2021年属猴虚岁多大(我为群众办实事)

谈风水 307 0

这一年,南都民生帮办坚守本位、砥砺初心,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年,我们步履不停、奔赴在途,对每一件群众关心的事情、每一处群众着急的痛处,“跑腿”“代步”毫不惜力,力促问题解决,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暖心事。这一年,我们也收获了大量群众的支持,街坊们的感谢话语,是对我们帮办效果的最大认可。以下就是2021年南都民生帮办十大暖心瞬间。

1

“人肉”计水费的老楼实现一户一表,居民开心致谢

经过南都“记者帮”、广州自来水公司和广州自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年多的共同努力,2021年7月,海珠区基立道的老楼实现了从“人肉计数”到“入户抄表”再到“一户一表”的蝶变。这栋以老年住户居多的宿舍楼,终于可以不用每次交水费都要轮着每层每户笔算了。“谢谢你们的帮忙!”居民黄女士开心地向南都记者致谢,“甚至都不用手动抄表挂在门口,在银行卡上直接扣费就行了!”

2021年属猴虚岁多大(我为群众办实事)-第1张图片

这张手抄的水费表格,如今已经成为过去。

2

长者饭堂报道后不再排长龙,老人们有座位候餐了

2021年3月,有老人反映,因龙口东的爱心配餐点太受欢迎,老人们每天扎堆在门口大排长龙很辛苦,希望能有所改善。南都“记者帮”介入报道后一个多月,餐厅的候餐环境大大提升,门口摆放数十张凳子供长者休息,并做好预约登记服务,保证心仪的午餐品种数量供应充足,高龄长者和腿脚不便的长者还可优先排队。对于候餐体验的变化,八旬老人王姨有切身感受,“以前一排要一个多小时,你们报道后,街道采取整改措施,年纪大的老人可以在餐厅里面等,还能优先打餐,不用等多久了!”

报道前,老人们需要排长龙,身心都很疲惫。

报道后,不仅安排了座位,还实行预约制度,老人们再也不用辛苦站着了。

3

跨界污染源获治理,孩子们再不用被浓烟呛到了

2021年3月,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东校区老师向南都“记者帮”反映,2020年底开始,学校隔江相望的广州市荔湾区常有浓烟飘来,气味呛喉,学生反映吸入浓烟后身体不适。南都“记者帮”通过“检察+南都”公益诉讼联动机制,将线索共享至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联手调查,随后荔湾区人民检察院立即介入。经调查,污染源被确定并迅速得到整治。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自从检察官确定污染源后,没再发现浓烟,非常感谢你们的报道!”

经过荔湾区检察院、南都及职能部门的努力,跨界污染源获得整治。

4

记者协助“找回”退休金,六旬老伯送来锦旗道谢

2021年10月,67岁的黄伯发现常用的银行账户上,当月退休金未如期到账。可他独自在家照顾刚出院的老伴,分身乏术,无奈之下向“记者帮”求助。南都记者快速联系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了解到黄伯的退休金已转到社保卡。后经记者多方协调,两日后,退休金顺利转回黄伯的银行卡。“找回”退休金后,黄伯专程向记者送来锦旗道谢:“‘记者帮’真的为民办实事,如果不是你们帮忙,我一个老人家根本处理不了。”

黄伯送来锦旗致谢。

5

石刻有错获整改,热心街坊为“记者帮”点赞

2021年11月,市民陈先生反映,康王北路和西华路交会处的围墙上新增“康公直街”历史介绍的石刻,其中竖排内容中的标点符号全部不规范。当天下午,南都记者介入后,属地金花街道办答复尽快整改。两天后,工人现场拆除有误的石刻,重新安装新的石刻。“南都办事如此神速细致,实属难能可贵。”“纸质传媒熟悉党政部门运作,有处理民事的能力、经验,树立了威信,这是自媒体大大不如的。”陈先生事后发朋友圈为南都“记者帮”点赞,还教街坊如何通过“记者帮”来报料。

6

住宅楼非法注册获撤销,业主送锦旗致谢

2021年1月,市民高先生发现增城区新塘镇星图花园收楼后,小区有6栋楼地址被注册为6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已注销,另有5家公司申请简易注销。南都“记者帮”介入后,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成区监管局核查,拟完善一网通平台功能。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核查后,撤销涉事公司设立登记行为,这令受影响的业主们十分高兴。高先生向南都“记者帮”送上锦旗并表示,“很感谢你们,有你们的帮助,这件事处理得很及时,很快有了结果,真的很高兴!”

高先生向南都“记者帮”送上锦旗。

7

小伙遭遇电动车起火全身烧伤,读者暖心助他渡难关

2021年8月,南都“记者帮”报道了22岁的大学生小梁在一起电动车电池爆燃火灾中受伤严重,全身烧伤面积达90%。事发后他一直在ICU接受治疗,医疗费缺口较大。报道后,收到不少热心人士的捐款,暂时解决小梁的燃眉之急,让家属倍感暖心,专程向记者道谢,“多谢记者的帮助,从报道发出至现在,热心人士捐助了一万五千元左右。”

小梁的家属发来感谢。

8

红绿灯坏了大半年,记者帮出动后修好,市民连呼没想到

2021年11月,罗先生反映,海珠区的有轨电车琶洲塔站附近一处人行道红绿灯坏了近7个月,此前他曾向12345投诉多次无果。经“记者帮”介入后两天,有工作人员进场开挖路面修复地下管线,恢复亮灯。看到红绿灯修好后,罗先生主动向记者发短信道谢:“谢谢你们,没想到找‘记者帮’这么快就修好了!”

9

市民被井盖“绊倒”,报道后供电局全区普查整改

2021年7月,市民韩先生骑共享单车经过广州市荔湾区南京路小区公交站附近一处南方电网的井盖,结果车轮陷入井盖与基座间的大缝隙,致其摔伤、衣服破损。南都“记者帮”报道后,不仅井盖得到快速修复,广州供电局还表示已对全荔湾辖区内的电缆工井开展普查,重点发现及整改存在过大缝隙的工井,在规定的时间内维修完成。

10

隔壁民宅成消毒水仓库,“记者帮”介入后搬离

市民陈先生的母亲与外婆住所旁的民宅,被出租用来存放消毒水,每到晚上就有人在屋内灌装和勾兑,气味刺鼻,89岁的外婆闻着身体不适。近一年来,他多次投诉均未能解决。2021年10月,经南都“记者帮”介入后,隔壁租户终于搬走。陈先生的母亲向记者道谢:“大塑料桶拿走味道就少了,感谢你们为百姓服务的态度。”

原本困扰着老婆婆的消毒水桶已经搬走。

统筹:南都记者李陵玻 李欣 陈杰生

2021年属猴虚岁多大(我为群众办实事)-第2张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杨婷 黎玉莹 张思琦 魏志鑫 廖艳萍 马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