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里那篇《西门豹治邺》相信不少人记忆犹新。新到邺县的西门豹看起来又笨又蠢,好像比谁都更相信“河伯娶媳妇”这回事。但后来,他以所嫁之女不够美作借口,解救了那个女孩;接着以需要有人向河伯报告情况为由,将长期以来为祸地方的老巫婆投入河中,然后又催着女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分别“下河”去找人,情节奇迹般地逆转……
模仿明代婚礼 资料图
西门豹以影帝级的演技,大巧若拙的形象,无与伦比的智慧,巧斗牛鬼蛇神,把一班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整治的服服帖帖,跪地求饶,百姓拍手称快。不知道是不是读到过西门豹智斗“河妖”的桥段,公元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潮州也上演了一出类似的戏码。
当时被贬到潮州当刺史的韩愈正经八百给鳄鱼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大鳄鱼啊,你们这些混蛋,总是凶残的吞噬民众的牲畜,吃肥了自己,养大了儿孙。你们这是在跟刺史我叫板啊,分不清谁是大哥了是吧?现在给你们三天时间,最多七天,赶快给我搬到南海去!否则我将与你们势不两立,对你们赶尽杀绝。
韩愈是谁?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至监察御史。这么一位文坛领袖、朝廷大员,怎么絮絮叨叨跟鳄鱼说起话来,又是说理、劝导、又是恐吓威胁,他是疯了吗?
韩愈文公祠 资料图
01 敲山震虎失败,没吃到羊肉惹了一身骚
真正理解一个人,必须把他放到那时那刻的环境中去考量。“大鳄鱼,你们不可以跟我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句貌似疯癫的呐喊,好像不应该出自韩愈这样的老夫子之口。所以让我们把镜头拉远,去看看他给鳄鱼写信的幕后故事。
唐宪宗时期,大唐王朝已不复“康乾盛世”的景象。当时佛教盛行,从天子到朝廷官员到乡间百姓,信奉者很多。据传陕西法门寺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30年向世人展示一次,能保境安民。元和十四年,又是展示佛骨的年头了,太监杜英奇等人想借此机会大发横封,竭力鼓动唐宪宗迎佛骨供奉,说什么“迎到长安,必然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唐宪宗欣然同意,杜英奇于是假借皇命,传令各州、县,隆重迎送佛骨,从王公贵族、高门富户,一直到普通百姓,都要向寺院捐献钱财。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一向做官清廉,为人正直,本身对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比如军阀拥兵割据,佛教道教迷信盛行等,就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次看到皇帝和王公贵族因为小小佛骨扰民如斯,十分气愤。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龙颜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幸亏同僚极力劝阻,后来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限期赴任。
潮州在当时是极为偏僻荒凉的地方,据长安远隔几千里。韩愈接到命令,来不及向亲友辞行,便收拾行装,悲愤地冒着大雪离开长安。行到蓝田关(今陕西商县西北)时,他立马回头,百感交集,于是挥毫写下了七律一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陈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以诗明志,重现了当时的遭遇,也表明了他的愤懑和不甘。他诗中说的很清楚,自己上书劝谏迎佛骨,本来是想让皇帝革除弊政。拿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敲山震虎、项庄舞剑、意在言外,可惜的是,皇帝没有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反而暴跳如雷,让韩愈没吃到羊肉反而惹了一身骚。那么唐宪宗时期,最大的弊政是什么呢?
鳄鱼,资料图
02 撞了南山也不回头,继续指桑骂槐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韩愈正是这样一个执着的人,虽然忠而见弃,被侮辱被损害,但他初心不改。
为什么身为潮州刺史,韩愈要在怒溪边祭鳄鱼?首先因为当时潮州鳄鱼多,在地方上祸害牲畜甚至伤人性命,而最主要的是鳄鱼与韩愈想要隐喻的人形象相应。凶恶贪婪的鳄鱼最像谁?往小了说,当然是潮州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王孙公子;往大了说,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中央政令不能在割据地区贯彻,那些藩镇军阀,才是韩愈眼中最大的鳄鱼,是江山社稷最大的蛀虫。
韩愈在给鳄鱼的信中骂道,你们“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分明说的就是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势力、封疆大吏。不然何苦对着几只鳄鱼大做文章,劝他们早点离开,不要与刺史作对,又威胁他们要知道朝廷的厉害。
回过头来再想韩愈的《论佛骨表》,他提出排佛,理由是佛教属于“夷狄”之教,败坏纲常名教,破坏君臣、父子、夫妇伦常,逃避臣民的纳税服役义务,所以这话,其实更多还是说给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们听的。
韩愈坚决主张削平藩镇,维护中央集权,对皇帝对国家对百姓一片赤诚之心实在苍天可见。前面敲山震虎惹了一身麻烦,后面接着指桑骂槐,还是在给藩镇割据递话。他在文中反复强调我是天子派来的刺史,全篇五提”天子之命”,贯穿着他作为刺史的责任以及正义,是为自己找到正统性,壮大声势,同时也是在曲线给远方的皇帝表忠心,给他心目中的地方霸主敲警钟。试问鳄鱼这样无知嗜杀的野兽,能读懂文章吗?又岂知天子之命?
据说被韩愈威逼利诱之后,潮州的鳄鱼真的搬迁了几十里,当然,唐朝藩镇割据的乱象显然没有因为他的一力反对而有所改善。从现实来看,藩镇一个个兵强马壮,是你一介书生说撤就能撤的吗?万一他们起兵作乱,皇上还能安坐龙椅吗?所以唐宪宗找茬收拾处置韩愈,可能也情非得已。韩愈这一政治主张之所以失败,可能是应了那句老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口袋妖怪 资料图
03 自古人祸猛于妖魔 斗争才是硬道理
近代文学家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中讲过一件趣事。他的家乡有一位乡绅贤达,很厌恶白鹭晚上在院子里大树上叽叽喳喳,又到处乱拉鸟粪甚至拉到人身上。于是“陈檄树间,驱之令去”,大意可能是站在树下,出口成章的谩骂白鹭,赶它们走。鸟当时可能被吓跑了,但到了晚上还是和平时一样又来聒噪、拉屎。乡贤于是感慨:“天下以文章喻庶物,难哉!”
靠写文章赶走白鹭没戏,靠写信感化鳄鱼让它们搬家显然也是痴人做梦,何况,鳄鱼本来是半陆半水的生物,谁也不可能把它驱赶到海里去。韩愈看似是对着鳄鱼骂阵,心里的敌人是那些食君之禄给君添堵的贪官污吏,好比西门豹打着整治“河伯”的幌子,做些惩处女巫和地方恶势力的买卖。不过在历史上,人斗妖是个永恒的主题。
古往今来的岁月长河中,尤其神话传说中,妖怪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的能力强于凡人,动辄就对神进行挑战,是一个长期被污名化的群体。古希腊神话中有位蛇发女妖美杜莎,凡看见她的眼睛,所有有生命的东西皆会被石化。日本有酒吞童子、玉藻前、大天狗,会引诱年轻女子,吃人肉喝人血。中国更不必说,上古有裂天兕、珊瑚独角兽、赤炎金猊兽、冰甲角魔龙、八爪火螭、九翼天龙、雷电蝠龙、蓝翼海龙兽、裂海玄龙鲸、夔牛十大恶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把无数披着人皮的妖怪描述的形神俱全;且不说我们耳熟能详的九尾狐、白娘子、牛魔王、年兽,等等。
那么,给人造成更大伤害的,到底是鳄鱼,是河妖、河怪,还是装神弄鬼假扮“河伯”的大女巫呢?有人真的目击过妖怪害人吗?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
实际上,不止苛政造成人祸,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倾轧、单位内耗,人类更多的灾祸,不是妖魔鬼怪带来的,也不能归咎于天灾,而是一些人在给另一些人挖坑,一部分人在损害另一部分人。
渔夫捕鱼时无意间从瓶子里救出了一个魔鬼,魔鬼反而要杀死他,见魔鬼无视他的苦苦哀求,渔夫急中生智和,设计让魔鬼重新被封印进瓶中。《一千零一夜》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付那些害人的“魔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没用的,而是要拿起武器,勇敢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