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上周六下午,88岁的老人周正(化名)独自一人走进采菱路77号洁莲社区“清廉之家”钱寿伟的红娘工作室。一落座,老人非常大方地对资深红娘钱寿伟提了要求:“想找个老伴儿,相互照应,我虽然快90岁,但身体好得很,你看我还是骑自行车来的!”
钱寿伟从业13年,在杭州婚介圈小有名气,见过的单身男女不计其数,凑成的也有上千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退休后老年人。“以前70岁以上来找对象的很少见,不过这几年,80岁多岁到我这里来相亲的也稀松平常了。”钱寿伟笑着说,他刚入行时,服务对象以年轻人为主,随着这几年老年特别是高龄择偶人群越来越多,他的工作室也随之调整了服务方向,“现在我们每周安排一个固定时间服务他们。”
今年3月初,杭州市民政局公布的婚姻登记数据显示,2020年办理结婚登记57692对,其中60岁以上结婚的人数为2191人,占总数的1.89%。从大数据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再婚比例并不高,但在各个红娘工作室,老年人的相亲热情却日渐高涨,多位资深红娘分析,这或许和“伴而不婚”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想要找个伴,高龄相亲不罕见
周正一说出自己的年纪,就引起了周围人员的好奇,纷纷扭过头看他,想知道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找什么样的伴侣。周正倒是非常大方地介绍起了自己:“我一年退休金奖金6万,一套50平方米自住房,没有家庭负担,想找个比自己小10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女人做伴。”老人还强调“经济条件不考虑,可以住在我这。”
钱寿伟迅速在脑海中搜寻了一下工作室登记的会员,想到有一名73岁的女性正在征婚,正好可以介绍下,就当场给了他电话,约好时间让他们私下沟通。
“70岁以上来征婚的女性就很难了,和80岁以上的男性一样难,所以我想他们还是可以匹配下的,当然能不能成还要看缘分。”钱寿伟表示。
钱寿伟的工作室10多天前刚从凯旋街道搬到采荷街道洁莲社区,就已有69名退休后的单身男女加入他们的微信群。“还有不会微信只是登记的,70岁以上的有十几个。”钱寿伟细数。
仅当天下午,在“清廉之家”相亲茶话会现场,就来了三位80岁以上的老人,不过在现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龄老人似乎不太“有市场”,“即便他们身体很好,但到了这个年龄,不可控因素很多,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钱寿伟感慨,“但是这些老人在情感上的孤独是实实在在的,亲情也无法弥补。”
一位80多岁的老伯私下对钱寿伟说,老伴去世十几年了,孤独凄凉、空虚寂寞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与日俱增,如今儿孙都很孝顺,也愿意陪伴他,但那种失落,却无法排解。最后,当天来的这几个80岁以上老人“无功而返”,但他们还是再三嘱托钱寿伟帮忙留意,“年纪不重要,有没有钱不重要,不嫌弃,凑个伴就好”。
“伴而不婚”,是高龄找伴的常态
事实上,在杭城的“高龄相亲圈”里,不乏牵手成功者,上城小营街道总工会相亲工作站就促成过一对,至今,这位老人还经常来工作站坐坐。李强(化名)今年80岁,相亲介绍成功的老伴今年75岁,他们的“月老”是相亲工作站红娘楼建忠。
楼建忠回忆,两位老人最初都是儿女过来登记的信息。大致了解情况后,楼建忠与他们分别进行了交流,没几天就约在工作室见面,“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磨合,两老不到一个月就生活在一起了。”
“子女是否支持父母再找伴侣,对老人相亲成功的影响非常大,我觉得来自于子女给予的压力,是高龄老人相亲最难跨过的鸿沟。”楼建忠认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婚姻已基本脱离了年轻人的欲望与激情,更多的是寻找人生后半程的相伴者。不过,李强和相亲认识的老伴并没有领证,却也默契的生活在了一起。在楼建忠他们的红娘圈里,把这种现象叫“伴而不婚”,就是两个老人不登记领证,“搭伙”过日子。
“有人聊聊天,说说话,排解下寂寞,真要是突然倒下去了,有那么个人可以喊一声子女。”在李强看来,如果真的患了大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了,还是会找各自的子女,让他们安排,领结婚证就麻烦了,这也算是对彼此的负责。
楼建忠认为,这种现象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太理解,但其实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单身老年人对于婚姻的态度与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差异,障碍和阻力也更多:“疾病和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如果未来不在一起了或者一方去世,容易产生财产纠纷,给双方子女留下很多麻烦,而不领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麻烦。”
3月初,杭州市婚姻登记数据公布了一组结婚登记数据:2020年办理结婚登记57692对,60岁以上结婚的人数为2191人,占总数的1.89%,近十年来这个数据基本在2%上下徘徊。从大数据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再婚比例并不高,但在据红娘们估计,单身老人择偶的数量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没有在官方数据上直观体现,这和“伴而不婚”现象有很大的关系。楼建忠根据自己工作室登记的数据估算,退休后单身男女结伴而不领证的占60%,“特别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结伴,基本不会领证”。
钱寿伟也坦言,在他这里相亲成功的老年人很多,不敢说全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伴而不婚”,年龄相对较轻的还是会领证的。
女多男少,但女性选择权反而更大
在杭州相亲圈,钱寿伟和楼建忠是为数不多的做中老年再婚的红娘,总结下来,他们都认为,退休后男女在相亲上也有一些特征。
和年轻人相亲市场类似,老年相亲市场呈现的也是“女多男少”的状况,而且,无论什么年纪的男人,他们择偶时最关键的词汇是“漂亮”“年轻”“身材好”。
说到这点,钱寿伟这位83岁的资深红娘还是有点感慨,“其实都到这把年纪了,找个合得来的生活,就是为了做个伴,但是条件稍微好点的男人,就要找漂亮的,我也很无奈。”他说,“五六十岁的女人了,再漂亮能漂亮到哪里去呢?可是还是要尽量帮忙匹配。”
三个月前,钱寿伟介绍成功了一对。68岁的老郑退休前是一名律师,丧偶一年,在老伴去世半年后,萌生了想找伴侣的想法,拜托钱寿伟介绍。
前前后后,钱寿伟给介绍了不下十个,他都不满意。直到在钱寿伟搞的一次中老年专场沙龙会上,看到有位54岁的女士长相、气质都不错,钱寿伟立马把老郑叫了过来,“一见面,俩人就看对了眼,几天就在一起了,现在已经领证了,还是每天腻在一起。”钱寿伟觉得,退休后想再婚的人目的性明确,找之前想法很多,但是一旦看对了眼,时间也不会拖,“这点倒是比年轻人好些。”
而与男性在择偶观上有些许不同,退休后的女性找对象更看重物质条件和人品、性格,外在条件是很次要的。“当然,无论什么年纪的女性,都渴望被呵护,退休后的女性在情感上的需求也很高。其实就是想找对自己好的。”钱寿伟表示,多数退休后男性的情感表达方面较含蓄、隐晦,在消费上也很谨慎,所以,即便在这个年龄段相亲市场上男性较少,一直相亲失败的也不在少数。
钱寿伟红娘工作室的干老师表示,这个年龄段前来相亲的单身男女,一般经济条件都说得过去,但“大富大贵”的也凤毛麟角,普通杭州市民水平,房子有,不大,退休金有,不多,基本上不会再就业,收入不会有什么大的改观。而大多数女性都有退休工资,没有男人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如果从再一次的婚姻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她们也不愿意做“免费保姆”,更不想凑合。而这个年龄的男人很多还受“男尊女卑”“搭伙过日子”等观念的影响,而且很难轻易改变观念,“即便条件好,也很难受女性待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便这个年龄段相亲呈现男少女多的情况,女性的选择权还是更大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对“有没有社保”,身体是否健康极为看重。60多岁的林根生(化名)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单身已经十多年的林根生也是老钱相亲工作室的常客。他坦言,自己想找个人踏实过余生,但没有医保和社保的对象坚决不会考虑,因为不想给自己增添负担。“到了这个年纪了,都想活得轻松点,人之常情,我如果身体不好,也理解别人对我的挑剔。”
专家:单身老人情感需求合情合理,社会应更宽容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专家陈斌华看来,孤寡老人希望在垂暮之年找个知心老伴走完余生,是人性本能的需求,合情合理,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追求幸福的道路却不平坦,这也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情况也各异。有些是缺乏感情基础,有些是动机不纯,有些是子女干涉,这些就导致了老年人再婚过程基本上处于“短”“平”“快”的状态。
“老年人不会像年轻人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另一个人,在一起之前相处时间短,婚后生活平淡,缺乏稳定的基础,出现问题时便会快速离婚。”他解释,年轻人对于情感的需求和对另一半的要求,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多,但受身体、精力等影响,再婚老人的生活可能没那么精彩,想象很美好,实际各有各的个性和习惯,很容易引发矛盾。“但只要两人相依为伴,登记结婚也好,搭伴同居也罢,对于老年人追求幸福的举动,作为子女应给予尊重和理解,而社会舆论能够宽容以待。”他强调。
对于单身老年在择偶中的彷徨,不被重视和“小心思”,已到耄耋之年的红娘钱寿伟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过去,各有各的包袱、无奈、不堪,也各有各的难言之隐。“他们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要冲破的传统禁锢也更多,再婚更应该是锦上添花,这些‘小心思’再正常不过。”
不过,任何婚姻一定建立在感情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老年人再婚绝不仅仅只是身边换个人这么简单。老年人再婚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婚姻便不能持久。他建议这个年龄段有再婚需求的人,要摆正心态,应以互相照顾为意愿,而不是以利益为目的。“男的不要想找保姆,女的不要想找金主,对等才是正确的婚恋观。”
律师提醒:老年人再婚提防财产纠纷
如今,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勇敢追求婚恋的幸福,但与此同时,由于针对老年人的正规婚介机构少,老年人交际面窄,对信息真假判断能力下降等因素,老年人找对象难,也容易出现财产纠纷,甚至是骗财骗色的情况也常见。
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邵瑞青律师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她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所接触的离婚案件中,出人意料的是再婚老人的离婚率比普通夫妻的离婚率要高,且近年来还在持续上升,“闪婚”“闪离”情况似乎比年轻人还常见。从各地法院受理再婚后离婚的案件数量来看,也呈现这一态势。
其突出原因有几点,子女关系紧张,血缘关系最终淡化成财产继承关系;夫妻财产混乱,老人间夫妻共同财产和婚前财产意识不强,且婚姻关系新增了第一顺位继承关系,极易引发财产继承纠纷;新型犯罪方式层出不穷,许多犯罪分子盯上了老年婚恋市场,不仅假中介、假红娘横行,还有借老年结婚之名,行诈骗、侵占、盗窃之实的犯罪案件;老人再婚往往缺乏感情基础,容易因琐事分裂。
邵瑞青律师认为,婚姻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也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不过,老年人再婚之前,最好做个婚前财产登记,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形成书面协议,不仅可以减少夫妻隔阂,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继承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