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谓之一统山河。适合浅斟慢饮,深坐独享,主宾亦佳。
二个菜,谓之半壁江山。适合家庭常餐,情侣喁喁。三人以上不太适合,谓之顾此食(失)彼。
三个菜,俗称三角撑。含篾视客方之意,因为祭祀必用三祭(主要指平常的“节祭”、“春秋祭”),祭鬼神一定是三牲祭。过去说事,做媒,如主家用三个菜招待,则心知其事难成。
四个菜,说法众多,主要认为是四季来财(菜),兼之方正端庄,不偏不向,美观大方。过去待客,四盘菜最普遍,取意大家发财,主客皆大欢喜。
五个菜,谓之五福临门。款待贵客,如下级对上级,卑对尊,少对老既不显奢、又不嫌吝,最多用。又因“五”这个数位置最尊贵,又最能体现不偏不倚的至中至正的“中庸之道”。轻易不用。一定要用时,权宜之计是減菜换汤。“汤”的妙用是“和”,和的内涵太丰富,有“一汤和四季”、“和为贵”等说辞。故上对下,老对幼,尊对卑多设四菜一汤,不用五菜即此。
六个菜,家筵可用,不上正式席面,主要是犯重三之嫌。
七个菜,因犯“乞”(与七同音)。家筵、待客均忌讳。
八个菜,满堂彩。重四,吉祥喜庆,隆重热烈。过去每席八位,暗含一人一菜,一统山河。
九个菜,天长地久。寓意美好,还有锦上添花,增福广寿之意等等。年节用少,多用寿宴。
十个菜,十全十美。村宴、公宴常用,适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情境,求得大家高兴。另外十为数终,物极必反。当此之时,最适合做结论,下断语。故而行丧礼亦适用,无论贫富、贵贱、善恶,死者为大,毕竟世间走了一回,好歹都是“圆满”。所以行大丧礼用十菜,俗谓“十碗献饭”是也。
这里仅指菜种数,量不限,按需上菜,不足再添,或三或四,亦取源源不断,似水长流之意。
过十不叙,迷信家如是言。
观上,古人似乎重情而不重味(瞎猜测),并非菜品越多越好的。也可能是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