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能遇仙解签事业(中医辨证方法全集)

谈风水 333 0

證候是人體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時,所表現的一系列證狀的綜合。某些證狀的同時出現或先後出現,有其病理、生理上的共同性和必然性,所以證狀的出現,雖然是千變萬化、錯綜複雜的,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并且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對這些證狀的辨認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本質,從而作出適當的治療方案。所以證候分類的方法,是辨證識病的基本法則。辨證就是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可以概括一切疾病的證候。其中陰陽兩綱是八綱的總綱,裡、寒、虛三綱屬陰,表、熱、實三綱屬陽。但在具體臨證時,在陰證或陽證之間,還會挾有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等表裡、寒熱、虛實錯綜複雜的證狀在內。所以對八綱的運用,既要有分綱的辨析,又要有綜合的歸納,同時,還要注意證候的轉化和真假。轉化:由於人體抗病能力的改變,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往往可以互相轉化。一般的說,
陽證轉為陰證,表明病情惡化,陰證轉為陽證,表明病情好轉;
由表入裡為病進,由裡出表為病退;
虛證轉為實證為吉,實證轉為虛證為凶;
寒邪化熱表示邪實,熱病變寒表示正衰。



真假:一般在重病和久病的階段,往往能出現“熱深厥深、陰盛格陽”的真熱假寒、真寒假熱的現象;有時也會出現“大實有贏狀、至虛有盛候”的真實假虛、真虛假實的特殊情況。稍一不真,就能造成大錯,所以應該仔細辨別。1. 陰陽辨證

證狀脈象舌苔陰證

倦怠踡臥,靜而少言,聲低息怯,身寒足冷,不煩火渴,喜溫惡寒,溲清便溏。沉遲無力質淡胖嫩,舌苔滑潤

陽證

身輕展臥,身熱足暖,狂譟不安,聲高息粗,譫語煩渴,便秘溲赤,腹痛拒按。浮數有力質紅絳,苔黃燥裂,焦黑,起刺

真陰不 足

虛火時炎,口燥咽乾,頭暈眼花,骨蒸盜汗,惡夢遺精,身熱便結,掌心熱。數而無力舌紅少津

真陽不足

頭眩自汗,喘咳身腫,肢冷便溏,陽痿精冷,足痿弱,五更瀉大而無力唇舌色淡

陰 厥

姚能遇仙解签事业(中医辨证方法全集)-第1张图片

身寒不熱,面白膚冷,踡臥神乏而後發現四肢厥冷。屬陰證。細無力

厥 證

身熱頭疼,面赤火升,譫語煩亂而後發現西肢厥冷,屬陽證。洪大滑

亡 陰

畏熱肢溫,肌熱汗出,口渴喜熱,氣粗便秘。洪實質紅絳,少津

亡 陽

惡寒肢冷,肌冷氣微,冷汗如油,不渴,喜熱飲。浮數空豁舌色淡而潤

陰 虛

伴有虛煩不眠火升烘熱口乾咽燥,形薄。細 數

陽 虛

伴有怯冷形寒,倦怠乏力、懶言怕動、面色。淡白無榮。弱 遲
2.表裡辨證

寒證熱證

寒熱喜惡惡寒喜熱惡熱喜寒口渴不渴渴喜冷飲面色白紅赤四肢冷熱大便稀溏秘結小便清長短赤舌象舌淡、苔白潤舌紅、苔黃




辨別應變的淺深和轉變的趨勢


表 裡證 狀脈 象舌 苔表 證

發熱惡寒,頭疼身痛,四肢酸楚,鼻塞。浮舌薄

表 寒

發熱惡寒,有汗或無汗,項頭腰痛,骨節煩疼。浮緩或浮緊薄白潤

表 熱

惡風身熱,有汗不暢,口渴或不渴。浮數薄白尖紅

表 虛

汗出惡風或漏汗不止。浮緩無力質淡

表 實

無汗身痛。浮數有力或浮緊白薄

裡 證

壯熱濕熱,神昏煩燥,口渴,便秘或下利,胸疼腹痛,溲赤。沉黃或灰黑

裡 寒

畏寒,口不渴,惡心嘔吐,腹痛泄瀉,肢冷。沉遲舌淡苔白

裡 熱

發熱無寒,口渴汗出,煩熱擾亂。數實舌赤苔黃

裡虛

氣弱懶言,食減倦怠,泄瀉、遺精或二便失禁。沉弱質嫩苔白

裡實

發熱便秘,腹脹滿,譫語發狂,手足出汗。沉實黃燥

半表
半裡

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飲艮,口苦咽乾,目眩。弦淡黃或黃膩一般皮毛、肌肉、經脈等屬表,五(六)臟六腑、血脈、骨髓等屬裏。3. 寒熱辨證

證證狀脈象舌苔寒證

面蒼白,神清蜷臥,身寒肢冷,便溏溲清,口不渴或喜熱飲。遲白滑

真寒
假熱

口渴不喜冷飲,飲亦不多,身熱反欲近衣,面赤足冷,狂燥無力,禁之則止。沉細遲弱,或浮大緊數而按之無力無神淡黃而潤或灰潤。

熱證

面紅目赤,發熱無寒,潮熱煩躁,口渴喜冷,唇乾齒燥,便秘溲赤。洪數有力乾黃或乾黑,起刺無津。

真熱
假寒

身寒不欲近衣,肢冷而身熱齒焦,腹瀉而屎氣極臭。滑實有力白而不潤,或苔白質絳。4. 虛實辨證從虛實辨別體力的強弱和病勢的盛衰。

虛證實證

病程長(久病)短(新病)體質必虛弱必粗壯精神萎靡興奮聲息聲低息微聲高息粗疼痛喜按拒按胸腹脹滿按之不痛,脹滿時減按之疼痛,脹滿不減發熱五心煩熱,午後微熱蒸蒸壯熱惡寒得衣近火則解添衣加被不減舌象質嫩,苔少或無苔質老,苔厚膩脈象無力有力

虛實證 脈象舌苔虛證

消瘦食少,聲低氣短,神軟乏力。無力舌體胖嫩

虛寒

面白畏寒,下利清穀,手足冷。沉遲無力白潤

虛熱

骨蒸潮熱,或熱無定時,盜汗虛煩,咽乾痛。細數無力絳紅

氣虛

氣喘息短,自汗,語言無力,頭眩心悸。濡弱薄白質淡

血虛

心煩不寐,唇淡面白,津少口燥,夢熱盜汗。細數無力質淡紅

實證

腹滿拒按,便秘溲小,聲高氣粗,表證則無汗。有力黃厚

寒實

在表者與表寒證同,在裡者挾有寒濕寒痰等實邪。遲弦白潤

熱實

在表與表熱證同,在裡者挾有食滯、痰濕、瘀血等實邪。數實黃燥

氣實

肺胸痞頭眩,痰多氣壅礙臥。浮滑白膩胃中滿,嘈雜懊惱,噯腐吞酸,嘔吐呃逆。弦實黃膩腸腹脹滿,繞臍痛,便秘或下利赤白,潮熱譫語。沉實黃厚少津肝頭痛目眩多怒 脹。強 勁薄黃

血實(血瘀)

在裡癥瘕積聚,痛處不移。沉弦舌紅或有紫點。肌肉局部青腫痛疼。經絡身痛痙攣。上焦胸膈肩膊刺痛。中焦脘腹竄痛。下焦小腹脹滿刺痛,痛處不移,大便自利,色黑如漆。






四診陰證陽證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身重捲臥,倦怠無力,萎靡不振,舌質淡而胖膩,舌苔潤滑面色潮紅或通紅,身熱,喜涼,狂燥不安,口唇燥裂,舌質紅絳,苔色黃或老黃,甚則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語聲低微,靜而少言,呼吸祛弱,氣短語聲壯厲,煩而多言,呼吸氣粗,喘促痰鳴,狂言叫罵

大便氣腥臭,飲食減少,口中無味,不煩不渴,或喜熱飲,小便清長或短少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惡食,口乾,煩渴引飲,小便短赤

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脈象沉微細澀弱遲無力腹痛拒按,身熱足暖,脈象浮洪數大滑實而有力
臟腑辨證參考資料

心與小腸病辨證

證候相同點不同點

心氣虛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脈虛心陽虛畏寒肢冷,心痛,面色晃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心陽暴脫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質淡紫青滑,脈微細欲絕。

姚能遇仙解签事业(中医辨证方法全集)-第2张图片

肺與大腸病辨證風寒束肺、寒邪客肺、飲停於肺、痰濕阻肺四症比較

證候性質主症兼症舌苔脈象

風寒束肺實證咳嗽痰液稀白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無汗白苔浮緊寒邪客肺實證咳嗽氣喘,痰液稀白形寒肢冷,不發熱舌淡苔白遲緩飲停於肺本虛標實證咳嗽氣喘,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呈泡沫狀,喉中痰鳴倚息,不能平臥胸悶,甚則心悸,下肢浮腫舌淡苔白滑弦痰濕阻肺外感急性發作屬實,
慢性發作屬本虛標實證咳嗽痰多質黏,色白易吐胸悶,甚則氣喘痰鳴舌淡苔白膩滑風熱犯肺、熱邪壅肺、燥邪犯肺三症鑑別

證候發病季節主症兼症舌苔脈象

風熱犯肺冬春多見咳嗽痰稠色黃鼻塞流黃濁涕,身熱惡風,口乾咽痛舌尖紅苔薄黃浮數熱邪壅肺冬春多見咳嗽氣喘痰黃高熱口渴煩躁不安,甚則鼻翼煽動,衄血咯血,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舌紅苔黃滑數燥邪犯肺秋季多見乾咳痰少質黏,唇舌咽鼻乾燥欠潤惡寒發熱舌紅苔白或薄黃數

證候主症兼症舌苔脈象

大腸濕熱下利黏_或黃色稀水腹痛、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口渴,小溲短赤,或有寒熱舌紅苔黃膩濡數或滑數大腸液虧大便乾結難解,數日一行口乾咽燥,口臭,頭暈舌紅少津細澀腸虛滑瀉便泄無度或失禁脫肛腹痛隱隱,喜熱喜按舌淡苔白滑沉弱。

脾與胃病辨證

證候相同症不同症舌苔脈象

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後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懶言,面色萎黃或浮腫,或消瘦舌淡苔白緩弱脾陽虛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體困重,或浮腫,或帶下清稀舌淡胖苔白滑沉遲無力脾氣下陷脘腹墜脹,或便意頻數,肛門墜重或久痢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舌淡苔白弱脾不統血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齒衄,或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舌淡苔白細弱
胃病寒熱虛實鑒別

證候疼痛性質嘔吐口味與口渴大便舌象脈象

胃寒冷痛清水口淡不渴便溏舌淡苔白滑沉遲胃熱灼痛吞酸渴喜冷飲秘結舌紅苔黃滑數胃陰虛隱痛乾嘔口咽乾燥乾結舌紅少苔細數食滯胃脘脹痛酸腐食物口中腐臭酸臭苔厚膩滑


肝與膽病辨證

證候性質主症兼症舌苔脈象

肝陽化風上實下虛證眩暈欲仆,頭搖肢顫,語言騫澀,或舌強不語,或卒然倒地,不省人事,偏癱?頭痛項強,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紅苔白或膩弦而有力熱極生風熱證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緊閉高熱神昏,躁熱如狂舌紅絳弦數有力陰虛動風虛證手足蠕動午後潮熱,五心煩熱,口咽乾燥,形體消瘦舌紅少津弦細數血虛生風虛證手足震顫,肌肉潤動,關節拘急不利,肢體麻木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舌淡苔白細


腎與膀胱病辨證腎虛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次要標準

腎陰虛

腎陽虛

腎虛(不分陰陽)1. 腰酸 2. 肢軟 3. 髮脫 4. 齒搖 5. 二尺脈弱腎病五證比較表

證候性質症狀舌苔脈象

腎陽虛虛證腰膝痠痛,畏寒肢冷,陽萎,婦女宮寒不孕,或五更泄瀉,或浮腫舌淡胖苔白沉弱腎陰虛虛證腰膝痠痛,失眠多夢,陽強易舉,遺精早泄,潮熱盜汗咽乾鸛紅,溲黃便乾舌紅少津細數腎精不足虛證痿軟,成人精少,經閉髮脫齒搖,健忘耳聾,動作遲緩,足痿無力,精神呆鈍舌淡紅苔白沉細腎氣不固虛證腰膝痠軟,聽力減退,小便頻數而清,餘瀝不盡,遺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動易滑舌淡苔白沉弱腎不納氣虛證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喘息益甚,自汗神疲,聲音低祛,腰膝痠軟舌淡苔白沉弱

面色胱白

便溏,溺清長

氣虛

陽萎

舌胖而潤

脈沉遲

畏寒(經常畏寒,以冬為甚)

水腫

口乾

頭暈目眩耳鳴

面色憔悴

盜汗

失眠

遺精

便乾溺赤

脈細數

五心煩熱生火

舌紅苔少或裂或剝

臟腑兼病辨證

心腎不交

心脾兩虛

心肝血虛

心腎陽虛

心肺氣虛

脾肺氣虛

脾腎陽虛

肺腎陰虛

肝腎陰虛

肝脾不調

肝胃不和

肝火犯肺

氣血津液辨證

證型病因病機臨床表現

氣病氣虛證臟腑機能減退所反應的證候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動則諸症加劇甚則或見腹部有墜脹感,脫肛,子宮下垂,小便失禁,舌淡,脈虛弱無力。氣陷證臟氣不足,絡脈失養而鬆弛,以致升舉無力,而反下陷的證候往往由氣虛進一步發展而成。常見於泄瀉、痢疾,脫肛,腹部墜脹,子宮下垂。氣滯證臟腑經絡,或形體四肢發生氣機鬱滯所表現的證候脹痛(脹甚於痛),時輕時重,走竄不定,得噯氣或矢氣後痛減。氣逆證氣機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反應的證候因臟腑不同而有不同表現,肺氣上逆則咳嗽,氣喘;胃氣上逆則惡心嘔吐,噯氣呃逆,肝氣升發太過則見頭痛,眩暈,昏厥,吐血。血病血虛證血液虧虛,臟腑百脈失養,表現全身虛弱的證候面色萎黃或珖白,唇色淡白,神疲乏力,頭暈目眩,心悸怔忡,肢麻髮落,爪甲色淡無華,舌淡,脈細無力。血瘀證瘀血阻滯於臟腑、經脈所引起的證候局部疼痛如針刺,部位固定,拒按,或有腫塊,或見出血,血色紫暗夾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面色晦暗,口唇及皮膚青紫,或見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血熱證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的證候以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為主要表現。舌象多見紅絳,脈象多見弦數。血寒證絡脈寒凝氣滯,血行不暢,漸致瘀滯的病證少腹疼痛,或腹內積塊;或手足疼痛,遇寒增劇,得溫痛減;或形寒肢冷,肢體肌膚紫暗發涼;婦女月經愆期,小腹冷痛,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質淡暗或淡紫苔白,脈沉遲澀。氣血兩虛血滯血瘀氣機鬱滯而致血行障礙出現瘀阻的證候常見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譟,脅下痞塊刺痛拒按,舌質紫暗,或見紫斑,脈澀。婦女可見經閉或痛經,經色紫暗,或夾血塊,或乳房脹痛。氣虛血瘀氣虛運血無力,血行瘀滯的證候氣虛常見身倦乏力,少氣懶言;血瘀常見腹內癥積,疼痛如刺,痛處固定不移,拒按,舌紫,脈澀。氣血兩虛氣虛則全身機能活動減退,血虛則臟腑百脈失濡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口唇、爪甲、目_淡白不榮,心悸失眠。舌象多見淡嫩,脈象細弱無力。氣不攝血氣虛不能統攝血液而致出血的證候血證只要與氣虛證同見,便屬氣不攝血。氣隨血脫大出血時引起氣隨血脫的證候多見於肝、胃、肺本有宿疾,脈道突然破裂,以致大量出血,氣隨血脫津液病津液不足臟腑肌膚等組織,缺乏津液濡潤所表現乾燥現象的病證,又稱內燥證口燥咽乾,皮膚乾枯,大便乾結難解,小便短少而黃,舌紅少津,脈細數或細小。水液停聚凡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影響臟腑經脈輸布和排泄水液功能的證候水腫或痰飲。




六經辨證綜合病的部位、性質、病機、病勢,加以分析歸納,別為某經病證,作為辨證施治的依據。此乃張仲景論治傷寒的主要方法,也是臨床反覆實踐,行之有效的經驗總結。

太陽病

太陽主表,為諸經的藩籬,外邪侵襲,大多由此而入。太陽病的主要脈證是脈浮,頭項強痛痛和惡寒。

陽明病

陽明病是外感病陽亢邪熱熾盛的極期階段,其性質屬裡熱實證。

姚能遇仙解签事业(中医辨证方法全集)-第3张图片

少陽病

少陽病是病邪已離太陽之表,而又未入陽明之經,處於表裡之間的半表半裡熱證。

太陰病

太陰病主要表現為脾虛濕盛的證候。太陰屬脾,陽明屬胃,互為表裡。太陰病的發生,可由三陽治療失當, 損傷脾陽而起;也可由於風寒之邪直接侵犯而起病。主要證候為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

少陰病

少陰病為傷寒六經病變發展過程中最為危險的階段,其性質屬全身性虛寒證。少陰包括心腎二臟,為人身之根本,心腎機能衰減,抗病力量薄弱,則為少陰之病。少陰一經,兼水火二氣,寒熱雜居,其為病表現不一,如病偏於寒,則證類太陰,並偏於熱,則證類太陽。

厥陰病

厥陰病屬於寒熱錯雜證,見於傷寒的較後階段。由於厥陰是三陰之盡,又是陰盡陽生之臟,故病情演變多趨極端,不是極寒就是極熱。因此厥陰證候特點,為陰陽偏盛偏衰,寒熱錯雜混同出現。六經辨證 參考資料衛氣營血辨證 衛、氣、營、血與三焦皆為溫病的辨證綱領,它的病變不僅顯示了疾病的輕重淺深,也說明了疾病的整個發展過程。溫病一般的發展規律,外邪初起多起於上焦和衛分,其病為淺而輕,順次再傳到中焦與氣分,其病則較重,若病到下焦營分血分,則表示病已極為嚴重。衛、氣、營、血和三焦的分證方法,雖與六經分證有所不同,但都屬於外感疾病證候類型,因此三者有它的共同點。例如,邪在太陽時,就相近於上焦手太陰太陽和衛分,傳到陽明時,也就相近於中焦陽明和氣分了。此外,它們之間還有一種相互交錯的關係,例如陽明,病有中焦氣分的證狀,也可以出現發斑等氣分而兼血分的混合證狀。所以衛、氣、營、血和三焦的分證方法。可補六經分證之不足,三者各有特點,不可偏廢。

衛分證

多見於溫病的初期,溫邪客表,肺衛失宣。

氣分證

大多繼衛分證後出現,邪入氣分,裡氣蒸騰。

營分證

身熱夜甚、舌紅絳、心煩躁擾。

血分證

熱盛動血,心神擾亂。

類別證狀脈象舌苔衛分


發熱,微惡,頭痛咳嗽,口渴或不渴。無汗或少汗、鼻塞、飲食乏味。
數薄白尖紅

氣分經熱

發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口渴,溲赤,或懊 嘔吐。洪大數黃或黃白相兼

實熱

腹滿且痛,便秘溲赤,或自利灼肛,譫語潮熱。數實黃燥

營分

口乾反不甚渴,煩燥不眠,身熱夜甚,甚則神昏譫語,舌蹇肢厥。細數紅絳

血分虛證

神倦瘈瘲,四肢 動。虛虛紫晦

實證

晝靜夜躁,譫語發狂,痙攣昏厥,斑疹,吐衄便血。弱而數深絳三焦辨證從三焦的部位概念來看,人的軀體所轄的臟器,分為上中下三部份。從咽喉至胸膈,屬上焦;脘腹屬中焦;少腹及二陰屬下焦。就證候來看,上焦包括手太陰肺經和手厥陰包絡經的證候;中焦包括足陽明胃經及足太陰脾經;下焦包括足少陰腎經及足厥陰肝經的證候。三焦的傳變,一般是自上而下,常由上焦手太陰開始,傳入中焦陽明,這是順傳。但也有不傳陽明而傳入手厥陰心包,這便是所謂逆傳。也有初起即現中焦足太陰證狀的(如濕溫),也有發病即現下焦足厥陰證狀的(如暑厥、暑風),這與傷寒的直中相似。此外,也有合併出現兩焦病證的,這又和傷寒六經的合病、并病相似。辨證時均宜細加鑒別


部位經屬證狀脈象舌苔上焦

手太陰肺發熱惡寒,或汗出,頭痛而咳,口渴或不渴,午後熱重。浮數薄白手厥陰心包神昏譫語,口渴煩躁,夜寐不安,舌蹇肢厥。細數絳赤

中焦

足陽陰胃發熱不惡寒,汗出口渴,便秘溲澀(燥熱證)。
實大黃燥足太陰脾身熱不揚,午後較甚,身重不渴,胸悶泛噁(濕熱證)。濡厚膩

下焦

足少陰腎身熱面赤,手足心熱,心煩不寐,唇裂舌燥,溲短色赤。細數舌絳少津足厥陰肝肢厥(熱深厥深),心中憺憺,手蠕動,甚則瘈瘲。弦細數舌絳苔少治療法則治病求本,扶正袪邪,調整陰陽,調整臟腑功能,調理氣血關係,因時、因地、 因人制宜。

明时松江(今上海)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忽然明白,呼姚坐之,诊毕曰:“大人根器(指阴茎)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曰:“以脉得之”。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并搬手指算计说: “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邹遂行,待十二日抵达南京,竟死。《奉贤县志》、《松江府志》均有此事记载。

按:姚蒙仅凭切脉就能说出“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并能断其死期(巡抚无礼慢待,姚蒙存心不告之),确实神奇。但我总感到有点玄,不太相信。诚然,自扁鹊言脉以来,切脉确实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脏腑盛衰、气血虚实以及某些病症大致可以通过切脉显现出来。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难经》:“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徐春甫:“脉为医之关键”。都申明了脉诊的重要性。

当然,前提是持脉有道,具备精深的脉诊工夫,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过是功夫未到的托辞而已。展读现代名家医案,对脉象诊察最细致者,首推蒲辅周先生,且看:“……脉寸浮数,尺沉细,左关弦细数,右关沉细数”(《蒲辅周医案》)。要知此不过是笔者随意翻到的一则普通感冒案例,其他病例多是如此。蒲老诊脉,寸关尺三部,一一品察,浮中沉九候,无不记载。笔者读案,在不知何人主治时,仅凭脉象描述,就能判定出何系蒲老脉案,根据就在于脉象描述之详细。以笔者眼界,能作到此种地步者寥若晨星。

脉诊虽然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包诊百病,许多病症是摸不出来的,哪位高手若不服,不妨现场试试。话再说回来,许多名医的脉诊工夫确实了得,差不多可以像姚蒙那样,“言人生死每奇中”,看似虚玄,如有遇仙之感,实则是多年修练的真工夫,所谓“博涉知病,多诊识脉”是也。下面摘录几则轶案,领略一下名家的脉诊神功:

诊出虫病,食腥所生——陈寿《华佗传》载:广陵太守陈登患有怪病,胸中烦闷,面赤不食,久治不愈。华佗为之诊脉后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痈,食腥物所为也”。开方服药二剂,吐出虫子3升,“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太守病自此而愈。从症状看,并无虫象,华佗凭脉不但诊出虫病,且指明“食腥物所为”,吐出虫子果然“半身是生鱼脍”,信是神手。

隔帐诊出男女异脉——东汉时,名医郭玉为太医丞。和帝听说他脉诊高明,便有意试验一下。他令身边一个长着细嫩手臂的侍臣与一个女子藏于帐内,让郭玉隔帐为女子诊病。郭切脉后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左手脉摸着像女人,右手脉像男人,一个人的脉同时见有男女之象,这人很奇异,我怀疑有什么缘故。和帝连连称善,赞叹不己。

时隔半年,犹以脉识人——明朝有一按察使顾野裳,12岁时得痨瘵,其父欲请名医张至和治之。因恐其难请,便让佣人背之到张家,让佣人说小孩姓傅。张至和诊脉后问是谁家郎,佣人告以姓傅。张曰:“此系富贵人家,其病非多服药不效”。顾父忽略其言,未再求治。延至半年,病愈加重。只好再次迎张到家诊视,让顾野裳隐于帐中。张至和一按脉即云:“怪哉,与傅家儿脉一模一样。”顾父惊讶并以实相告。张告之需服药百帖,如其言果愈。事见明?陆粲《说听》。

按:张至和诊脉之功甚是了得。能够诊出“富贵人家”,已显功夫;时隔半年,犹能从脉象中辨出同一病孩,更属不凡。

诊脉识得贵人相——徐养恬,清代常熟县名医。道光甲午(1834)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身感不适,换了便服来到徐之诊所就医。询问病状,徐答:每一闭眼就见有人来送东西,饮食如常。他医认为是疑难病症,治亦不效。养恬诊其脉曰:是痰也,但从脉息看是大贵之象,为何不对呢(因徐着便服,不象权贵之人)?林则徐笑曰:“良医也。”书方未等写完,林则徐的仆从已经跟踪而来。

老蚌得珠脉中取——清时有一臣僚辞官家居,其夫人年已50岁。一日忽然呕吐不思饮食,多医会诊,调治不愈。特请名医喻嘉言诊脉。喻侧首沉思良久,拍着老大人的肩膀说:“高年人犹有童心耶,尊夫人是孕不是病。吾所以沉思良久,是想辨别生男生女。以脉决之,定是男也。”后果应验。

按:按妇人50年纪,当己绝经,似无受孕之理。但喻氏未为所惑,依然从脉中察出胎孕,令人佩服。

产后诊脉犹有胎——清时江津名医赖琢成以善治妇科奇症闻名。曾治一妇,因产后腹痛月余,诸医束手。赖察其脉曰:“胎气不和。”闻者笑之。妇谓:“吾新产未久,安得复有胎乎?”赖说:“余据脉象论断,并非虚言。”遂以紫苏和气饮服之。越三日,妇病大减。赖继授以安胎饮。六日后,妇果再生一男。赖再予佛手散,妇病遂告愈。时有同逆奇而问之,赖说:“此妇原系双胎,或因犯动,或不节欲,或受损跌,致伤其一,事后又未安胎,诸医以为瘀血未尽,咸以破血、行血之药治之,遂愈服愈甚,皆未审脉象故也。余按脉用药,故得奏效,何怪之有?”

按:赖医脉法精熟,不为新产情节所惑,据脉断为“双胎”,确属经验老到。前后三方,运用精致,足可为法。

老妪相思脉测定——山西某巡抚的母亲患病,巡抚委托阳曲县知县请傅青主为其母亲治病。傅说,“看病可以,但我不愿意见贵人。”(青主一向藐视满清权贵)知县转告巡抚回避,由他陪同看病。傅山诊脉后,生气的说:“偌大年纪,怎能得了这种病?”知县问得了什么病,傅青主说:“相思病,得自昨天中午。”知县便向巡抚禀报。巡抚觉得奇怪,他母亲听见了,感叹的说:“神医,神医,昨天中午,我翻箱倒柜,见到你父亲的一双鞋,病就发作起来了。”知县请傅青主开方,果然药到病愈。

按:此案亦颇玄妙,青主不仅诊出老妪相思病,而且点明具体发病时间,简直不可思议,如有遇仙之感。

以上各案大都出自稗史笔记,与官书、正史不同,它是反映民意的民间史料,未必是史实真事,但却反映了民众的愿望,当然亦应是良医追求的深妙境界。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标签: 健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