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历正宗版(关于反舰武器和作战的迷思)

谈风水 344 0

于是海军的构成开始复杂难懂,航母负责运用己方的飞机来实施防空和反舰任务,战列舰继续专职以火炮反舰,驱逐舰则是雷击反舰、防空和反潜一把抓,巡洋舰则可以侦查、防空和反舰,护卫舰基本专职反潜,扫雷舰艇埋头布雷和扫雷,进而甚至巡洋舰里开始分出专业的防空巡洋舰,驱逐舰开始区分侧重雷击反舰或者护航反潜等功能区分。加之海上作战开始出现无限制潜艇战的经济绞杀模式等新的战略战法,此时人们渐渐发现很多传统的概念都日益赶不上新形势。像日本人就首先吃了老黄历的亏,战前他们一直把部署在珍珠港的8艘美军战列舰作为心腹大患,因为开战时日本也只有10艘战列舰,用以前的眼光看这种兵力对比是让他们极没有安全感的。但是在利用偷袭珍珠港一举把这些战列舰都炸沉炸伤后,来自美国海军的威胁却似乎并没有减弱多少,美国以航母加护航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特混编队从反舰、防空到反潜能力都没什么短板,在没有战列舰参与的情况下南征北战,从珊瑚海到中途岛,硬生生在半年内完全遏制住了日军的攻势并开始反攻。可见只要没有实践的感性认识辅助,这方面的概念真的是很容易过时,连军种专业人员都不能免俗。

因此二战期间的海军舰艇的战力构成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巡洋舰和驱逐舰部队的反舰职能则是逐渐的削弱,而防空和反潜的任务比重则逐渐增加,这个趋势是如此明显,如果说战争期间各国都秉着不冒险的心态很多改变还不敢完全落实,那么二战一结束各国就几乎是立即淘汰了战列舰和重巡洋舰这些专职反舰的主力战舰,因为其反舰职能被航母几乎完全涵盖和压倒,再无存在的必要,而驱逐舰则一跃而成为耀眼的明星,根本原因就是反潜和防空的比重越来越大。

由于二战太短而巨舰大炮的时代太长,二战后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无海战时代”的普通民众乃至很多军迷也就难免潜意识里用日德兰的感性认识来看待水面舰艇,不管是巡洋舰驱逐舰还是护卫舰,在他们眼里都只是小一号的无畏舰,去打敌人的军舰才是头等大事,只不过武器从大炮变成了反舰导弹。于是不管比较两款驱逐舰还是两艘轻护卫舰,首先就去看它俩拿反舰导弹互殴谁能赢,某一款水面舰艇如果没有装备中型以上的反舰导弹,他们就会认为等同于没有武装,进而打上失败的评语。笔者相信很多人哪怕口头不承认其实内心也无法摆脱这种心理定式。

而如前所述,海军的战舰设计必然是针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哪种敌人最危险,就重点强化针对方面的能力是理所应当。那么现代舰船的威胁都在哪个方向呢?

新时代、新威胁、新配置

老黄历正宗版(关于反舰武器和作战的迷思)-第1张图片

现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也快要接近尾声,我们不妨再一次梳理一下海上力量所面对的威胁。传统的威胁都没有消失,而是在不断强化。航空兵力的突击将越来越多的加进隐身这个要素,从而让这种打击变得更加致命。而且现在不止是隐身飞机会越来越多,连导弹也一样,如美军正在推进的LRASM反舰导弹就是以隐身空地导弹JASSM为基础开发,而可能内置于F-35战机弹仓的JSM空射导弹也是融入了隐身设计,那么未来这种由隐身战机射隐身导弹的作战模式可以认为是未来最致命的威胁之一,没有发现的威胁才最可怕。

老黄历正宗版(关于反舰武器和作战的迷思)-第2张图片

其次潜艇威胁自然也在日益增大,各国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日益精进,常规潜艇也在AIP等技术的融入后不断精进,潜伏、探测和打击能力越来越强。至于来自敌方水面舰艇的反舰导弹打击威胁在技术上倒是没有太特别的变革,一方面同样可以配备隐身反舰导弹,同时依托舰船可以搭载大型导弹的优势,其导弹的体积受到的限制较小,想追求一些比如末段达到超音速的性能特点比较容易。

而新时代又涌现出了诸多新威胁,首先自然是各种各样的无人机或无人艇,近十年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普及带动了相关传感器、控制器件等相关技术链条产品的大批量、快速度的研发和生产,导致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这也正是以大疆为代表的轻小型无人机等人工智能产品迅速崛起的契机之一,这些东西已经在中东的反恐战争中展露峥嵘,当然在空间尺度大的海战场上这类低端无人机可发挥的作用有限,但高端的人工智能产品也是突飞猛进,无人机、导弹和动力诱饵之间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也许一架战斗机进入战区后释放的几个空射诱饵,可以在飞行几百千米并释放干扰后,开始使用其上携带的传感器探测战场信息,然后在发现了某些有价值目标后以自杀式攻击的方式贡献最后的余热。而这些智能飞行器也许体积并不大,成本也很低,因而数量极多。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设想一下现有的军舰该怎么应对?大口径舰炮显然是正宗的大炮打蚊子,密集阵一类的近防炮的弹药容量能射击的次数也有限,垂发里的防空导弹打这种目标太不划算,而且很容易被数量淹没。因此老革命在这种新问题面前并非是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当然有新技术增强了进攻一方,同时就会有新技术增强防御一方,现在如已经接近实用化的激光武器就很适合反无人机或者其它小型人工智能装置,反应快、打击快、毁伤可控且成本低,如果普遍装备于舰艇将使得攻守优劣的天平再一次翻转。当然如电磁脉冲,电子干扰等手段也都会有相应的效果,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在设计中分配相应的资源让舰艇具备这些能力。

老黄历正宗版(关于反舰武器和作战的迷思)-第3张图片

再说第二种新危险,在狭窄海区的各种有人和无人自杀艇,地球的海洋很广阔,可人类是陆生生物,最拥挤的海区永远是靠近大陆的不大的那些区域,因此如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马六甲、印尼海区等面积不大、岛礁密布还时不时就有个海峡的海区,也许忽然之间就会涌出一群大大小小的快艇,而这些小艇里甚至可能很多是无人驾驶的装载着爆炸装置的,这种骚扰和袭击模式并不好对付,根据美国的反复模拟,在霍尔木兹海峡如果伊朗采取这种成百艘小艇的突袭战术,美军将遭受相当严重的损失和伤亡。这个原因也和上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有相似之处,比如其低成本大数量就是最棘手的一个特点,而且这类目标很难提前明确探知其性质和目的,只能采用最富弹性的警告、识别、接触等诸多手段综合运用来保证既不至于滥杀无辜,也不让敌对国家或恐怖分子的偷袭得逞,可以说这种任务的难度一点也不低。

标签: 武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