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贴在厨房的图片(祭灶有很多讲究)

谈风水 310 0

腊月二十三祭灶,是给灶王爷“上礼”的日子,灶王爷一高兴,保佑明年平安。于吃货而言,祭灶等于吃麻糖。其实,在河南,祭灶有很多讲究,不仅仅是贿赂灶王爷那么简单。灶王爷是谁?凭啥要给他上礼?

豫记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灶神贴在厨房的图片(祭灶有很多讲究)-第1张图片

民间流传的“负心汉”,到底是不是灶王原型?

灶神,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供奉在厨房的神仙。灶王到底是谁,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单在河南,至少流行着三种说法。

一说,灶王爷的原型是火神祝融。祝融,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最著名氏族领袖之一,叫“重黎”。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在新郑,封祝融为火官。祝融教会了人民使用火,为民造福,被后世尊为火神。

灶王爷跟厨房、灶台有关,灶里有火,火由火神祝融掌管。所以,按着这个思路,说祝融是灶王爷的原型倒也通顺。只是,祝融生活的年代离当下确实太远,有点高冷,另一种说法则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固始人认为,灶王爷的凡身是一个叫张万良的负心汉。张万良娶了临村貌美贤淑的女子郭丁香做媳妇,丁香勤俭持家,日子越过越好,成了村里的“首富”。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一富,引起了张万良表嫂的嫉妒。

表嫂勾结算命先生,诬赖郭丁香命中带煞。张万良一怒之下休了妻,另娶了表嫂的娘家人。丁香被休后,伤心欲绝,在跳河自尽之时,被范三郎救起。俩人结为夫妇,很快过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张万良和新媳妇则坐吃山空。一日,张家大火,张万良人财两空,从此乞讨度日。一日,讨到了范三郎门下。张万良一眼看见丁香,顿时羞愧难当,一头栽入范家厨房的灶台,成为了灶神。

第三种说法更神奇,说灶王其实是《封神榜》镇守渑池的大将张奎。

在省外,流传的版本就更多了。有的说灶王其实是位老妇,我们祭灶王就是感谢她在炊事方面立下的功劳;也有人说灶王其实是位美女。总之,说法太多,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这些说法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灶王爷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组合。在后世演变的过程中,喜欢好事成双、圆圆满满的中国人,给灶王爷找了个老伴儿——灶王奶奶。很多木板年画上都是两人一起出现。

也许是怕他老人家孤单,也许,是和人们的社会认知有关,认为灶上的事始终离不开女人,于是,干脆在给灶王爷安排个媳妇吧。毕竟,玉皇大帝还有王母娘娘陪着呢。

灶王爷没那么好糊弄

由于南北差异,全国的祭灶时间不太一样,北方大多放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二十四。以前,祭灶是大事,步骤都非常有讲究。

首先,得“请”一幅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恭恭敬敬挂在厨房。不但如此,还要在供桌摆上红枣、核桃、柿饼、灶糖等四盘“干果”,前三样可随机变化。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灶王爷吃了又黏又甜的灶糖,多说几句好话是肯定的。所以,灶王爷画像两边都会自带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灶王爷画像仍然可以买到,但是,现在人祭灶也仅仅止步于此。其实,祭灶的重头戏在“祭”的仪式上。

灶神贴在厨房的图片(祭灶有很多讲究)-第2张图片

仪式一般安排在晚上。主祭人抱着公鸡,跪在灶爷像前;烧罢香表,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高喊一声“领”,然后用酒浇鸡头。如果鸡头扑棱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如果鸡头纹丝不动,那就再浇一杯,直到鸡扑棱为止。

在很多地方,对主祭人的性别是有要求的。河南人说:“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如果家里没男人,请邻居帮忙。但也有例外,在安阳,妇女也可以当主祭。

家里若有在外的游子,这一天是不祭灶的,到了年三十才把灶王爷的像贴上。因为灶王爷是要数数你们家有多少人,好上天去回报。二十三这天,很可能有人还在外地,家里是不团圆的。

灶王爷咋上天呢?神仙都得有个坐骑啥的吧?

河南人普遍认为是鸡,所以祭灶要抱着公鸡;在山西、山东,灶王爷骑纸马;江浙一带认为是芦苇扎成的马;而在越南,灶王爷骑鲤鱼,这大概与越南水多有关吧。

还有一种更加鬼畜的说法,灶王爷骑的是一只虫,叫灶马,成语“蛛丝马迹”的“马”指的就是它。灶马学名叫“突灶螽”,长得很像蟋蟀。今年我应该无法直视灶王爷了,因为他可能是这样:

厨房神过节,吃点啥?

作为“大吃国”的子民,过节就得吃喝;就连清明节,杜牧还惦记着杏花村的美酒呢。给一个“厨房神”过节,怎么可能不吃?

古人的祭灶有点诡异,比如东汉的南阳人要杀一只黄羊,北宋的开封人要在灶门上涂酒糟,我真怕一不小心酒洒灶台里了。相比之下,还是现代人吃的东西比较接地气。

老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糖瓜是灶糖的一种,长条形的糖滚叫“关东糖”或者“麻糖”,扁圆形的叫“糖瓜”。

灶神贴在厨房的图片(祭灶有很多讲究)-第3张图片

祭灶这天,无论南北,都要买灶糖。一方面要给灶王爷上贡,黏住嘴;另一方面改善自家伙食。要知道,过去物资匮乏,人们对高糖、高油是怀揣渴望的。灶糖符合这两个要求:糖、芝麻。

但是,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祭灶也是团圆之日,在豫北,饺子就是正义。另一方面,送行饺子迎风面,端端正正给灶王爷端一碗饺子,心里默念:灶君,您一路走好啊!

像信阳这种过渡地区,有的家庭也会在饺子下锅时顺便丢几颗汤圆,一并吃掉,反正都是团圆嘛!

河南很多地方都要吃火烧,自己和面,包上糖馅儿,也是为了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和灶糖异曲同工。

豫东人会在这天做“祭灶汤”,白菜粉条煮开,浇入面糊搅拌,再加点豆腐、加点海带。上蔡、许昌的一些家庭,会做面条、面叶、疙瘩汤,这叫“填仓”,祈望五谷丰登、粮食满囤。吃得越多,代表明年收获越多。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标签: 厨房 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