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农历阳历表(贵州13岁少女离家出走)

谈风水 267 0

文|陈可爱

编辑|旧闻档案

“我比较向往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别人家小孩不骂也不打,而我却总是被骂被打?”

2005年,13岁的陶小月怀着对大都市的向往、对妈妈的怨恨以及对“大姐”这个身份的厌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出租屋。

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与母亲和弟弟妹妹的这一别,竟长达12年。

“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买车票都买不了……想回家,但是交通不方便。”

12年间,负气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陶小月曾无数次哭着醒来,无数次想要回家、想找妈妈。

然而,已经成为“黑户”的她,却怎么也回不去那个曾经发誓“再也不回去”的家,也见不到她曾在心底抱怨无数次的妈妈。

幸好,在外漂泊12年后,陶小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找回了自己的身份,重回了母亲的怀抱,回到了记忆中糊了一层泥巴、石头垒起来的家。

年仅13岁的少女为何要离家出走?回家之路为何“走”了12年之久?离家12载,母亲、弟弟妹妹等家人是否也在寻找她?

缺爱的可怜儿

陶小月8岁那年,外出务工的父亲意外去世,抚养她和弟弟妹妹三兄妹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母亲齐明琼瘦弱的肩膀上。

为了生存,齐明琼不得不带着三个子女一起外出打工。

1992年农历阳历表(贵州13岁少女离家出走)-第1张图片

母子四人先从老家贵州奔波到江苏连云港,找不到工作后又辗转到浙江台州。几经周折,齐明琼终于在当地一家鞋厂找到了一家人的“饭碗”。

“你是大姐,你要帮着做家务照顾弟弟和妹妹。”

母亲忙于养家,无暇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作为大姐的陶小月自然当起了“小妈妈”。

“为什么偏偏我是大女儿?”

在老家的大山里就已经要帮着割草、拌猪食和照顾弟妹的陶小月,虽已习惯了当“小妈妈”,却一直对此颇有怨言。

除去照顾弟弟妹妹的辛苦,最令陶小月伤心的是,事情做好了得不到一句夸奖,做不好却免不了一顿臭骂,甚至是一顿毒打。

“怎么不骂呢?不骂不行。”

母亲齐明琼表示自己一个丧夫的寡妇、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外地打工人,既要起早贪黑地打工,又要照顾三个子女,生活的不如意让她变得很暴躁。

怨气涌上心头,她便忍不住发泄在孩子身上,陶小月作为三个“出气筒”中最大的那个,自然挨最多的骂和最多的打。

“为什么别人家小孩不骂也不打,而我却总是被骂被打?”

弟弟妹妹玩闹之时,陶小月要做家务;弟弟妹妹做错事时,陶小月要被妈妈责骂……

都是孩子,只因自己是姐姐,便不能得到同等的爱和呵护,还要肩负自己承受不起的责任,屡遭责骂。

陶小月的心里扎满了名叫“偏心”的刺。

陶小月又因为没照顾好弟弟妹妹而被妈妈责骂,心中积压着一堆怨气的她怒吼一声“啊”,随后赌气离家而去。

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了一会儿后,她跑到溜冰场玩,难得能做一回自己、做一回真正的孩子,陶小月萌生了“再也不回家”的念头。

不愿回家且将心事写在脸上的无知少女,成了居心不良者的“猎物”。

“小姑娘,有兴趣跟阿姨去赚大钱吗?”

一个中年妇人突然和陶小月搭讪,毫无防备心的陶小月天真地以为这是一个能够做幸福小孩的机会,只犹豫了一会儿便跟着对方走。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一走,竟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陶小月被中年妇女骗到了浙江省诸暨市,在落脚点见到了许多和她一样渴望逃离家庭的女孩。

曾经将家视为囚牢的她们,被骗之后方知家的可贵。

因为离家出走没有身份证,陶小月等人只能做一些“黑户”廉价零工:在餐厅洗盘子、在工厂做袜子剪线头……

赚的钱装不进自己的口袋,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被无端打骂,非人的待遇和生活的艰辛令陶小月时常在睡梦中哭着醒来,时常悔不当初。

无数个夜晚,陶小月独自走在异乡的夜里,远处闪烁的霓虹灯模糊了双眼,回家的路消融在城市的车流里。

“想回家,但是回不去。”

等你回家

2017年的某一天,整日被漂泊之苦和思家愁绪压得喘不过气的陶小月,决心求助于专业人士,找寻自己的家人。

“我家在贵州一个有‘坪’字和‘糯’字的地方”

每当想家之时,识字不多的陶小月经常翻阅中华字典,从无数个陌生的字中搜寻与记忆里家乡名字相仿的汉字。

“从离开家开始到现在都没拿起笔。”

当《宝贝回家》的志愿者找到陶小月时,她凭着对地名仅存的印象,她费力地抓着笔在纸上认真地写了两个歪歪扭扭的字——“坪”和“糯”。

1992年农历阳历表(贵州13岁少女离家出走)-第2张图片

尽管对老家具体住址的记忆很模糊,陶小月仍然清楚记得家人的信息:爷爷叫陶正富,爸爸陶心中,母亲祁明琴(齐明琼),弟弟陶真(曾)凯,弟弟有一个胎记,还曾做过一个手术,妹妹叫陶真(曾)凤。

“我叫陶真(曾)丽。”

1992年农历阳历表(贵州13岁少女离家出走)-第3张图片

“家里住的房屋是石头砌的,外面糊了一层土。”

志愿者通过网上搜索,很快搜索到目标地名——贵州省普定县坪上乡糯东村。

然而,当志愿者打电话联系当地村委会时,却只得到“没有丢失过这样一个女孩”的答案。

是陶小月的记忆出现错误,还是沟通出现偏差?贵州普定县的糯东村,是否真的是陶小月的老家呢?

为了进一步确认消息,《宝贝回家》网站在贵州当地的志愿者决心亲自“上门”。

糯东村位于偏僻荒凉的山里,山路湿滑,野草丛生,进山的唯一一条小路也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崎岖不已。

陶小月的家会是在这里吗?志愿者们靠着树枝当拐杖走了一个小时山路,终于爬上山顶,见到了用石头垒成、糊了土的房子。

然而,这所房子空无一人,门前杂草丛生,窗檐上布满蜘蛛网。

这是陶小月离散12年之久的家吗?如果是,家里人又身在何方?

“我在等我的大孙女回来,大孙女回来之前,这个房子不能拆、不能翻新,我怕我的大孙女找不到家。”

就在志愿者心灰意冷之时,奇迹出现了。

住在半山腰上的一个老奶奶提供了关键线索:他们家丢失过一个大孙女,当年由于山顶偏僻难行,家里人都已搬到半山腰上居住,之所以留下以前的老房子没有拆除,是害怕有朝一日孙女回来了却找不到家。

通过老奶奶了解到丢失女儿的儿媳妇叫齐明琼后,志愿者先找到村里的杨书记,请求其帮忙找寻齐明琼的下落。

在杨书记与贵州志愿者的帮助下,陶小月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齐明琼丢失的大女儿,叫陶曾丽,1992年农历8月25日出生,走失的时候才13岁。

齐明琼表示,女儿丢失之时,自己正急于赶回老家,考虑到台州也有老乡和亲戚,可以帮忙找寻和照顾陶曾丽,便带着小女儿和儿子回了老家。由于当时没有手机,便没有给陶曾丽留下联系方式。

离开浙江后,齐明琼一方面要养两个孩子,供两个孩子读书,经济负担太重无法外出寻找,另一方面又担心通过其他方式寻找会被骗。

不识字的她无奈之下,病急乱投医,找人算命。

算命的告诉齐明琼,孩子在浙江温州,已经成家了,开了一家做蛋糕之类的店。

齐明琼便攒了5000元,想趁着暑假,让小女儿陪伴去温州找女儿,可是温州市这么大,不知如何找起,家人并不赞同。

“开学后孩子还要交学费,只好算了。”最终,齐明琼只好将寻女计划搁置。

陶小月失踪两年后,齐明琼带着弟弟妹妹改嫁他人。尽管女儿的下落毫无音讯,她仍坚信女儿会回家,因此她煞费苦心为其保留户口。

“我带着她的户口嫁过来的。”

“我不能销户,销了户,她将来回来找我办身份证,我在什么地方找?”

“万一她在外地嫁人了,要转移户口,要迁移,那怎么办?会很麻烦的。”

“要上报的时候,我就用妹妹的照片去顶替……”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年来,陶小月丢失前留下的三张照片成了齐明琼苦撑下去的动力,“想,怎么可能不想,每天都想,眼泪都哭干了……”

人月两团圆

“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另一边,陶小月得知自己找到相似度极高的亲人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在宝贝回家网站举办的认亲大会上,思亲情切的陶小月一眼认出了观众席上的母亲,瞬间泣不成声。

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母亲,如何解释十二年前的离开。

12年前的负气离开,12年后的母女重逢,母亲错过了女儿12年的成长,女儿也只能从眼前的些许白发间,读懂母亲的思念。

“对不起!”

一声带着哭泣的对不起,一声迟来12年的对不起,这三个字对于齐明琼来说太过沉重,但又已经足以,女儿出走时内心的懊悔与煎熬,都伴随这三个字烟消云散。

“你叫陶曾丽。”

看着户口本,陶小月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陶曾丽”,原来一直以来,自己都将“曾”错读成“真”,将母亲名字“齐明琼”错叫成“祁明琴”。

老舍先生曾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12年前,陶曾丽带着对城市的羡慕,带着对大山的厌倦,带着对母亲的怨恨离开大山。

12年一个轮回后,尝遍人间酸甜苦辣、受尽欺凌的陶曾丽终于重返大山、重返梦过千百回的家、重返家人温暖的怀抱。

重拾对亲人的思念,重拾大山对她的养育,但愿她们都能重拾这段亲情,用彼此的关爱化解曾经的缺憾。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陶小月当年离家出走的背后,满是辛酸泪。

“因为你是姐姐,所以要帮大人做事,帮着照顾弟弟妹妹。”

但愿当年扎在她心里的刺,能够在往后的岁月里被爱和尊重一点点溶解、拔除。

标签: 社会万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