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与望云山
武冈人网:颂戈
宋理宗景定年间,南越政事紊乱,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惠州书生卢慧,十三年私塾苦读,自觉深通四书五经,苦于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赴韶州南华禅寺烧香,得一灵签,签云:莫嗟功名不由人,心在弥陀婆诵经;潇湘白云无尽处,可度岁月稳安身。
傍晚时分,卢慧回到村里,但见父母被叛军所害,痛不欲生,可自己一介书生,无力报仇。传闻北宋朝廷正实行“端平更化”,荡除弊政,为官不问家世,无须举荐,孑然一身的他决意北上直奔大名府而去。
卢慧怀无百钱,单步负笈,翻越岭南,风餐露宿,沿骡马古道行走半月有余。正疲惫不堪,眼前突现一座大山,高耸入云,林木幽深,路旁一木石结构小亭,亭外细流潺潺,雀鸣枝间。卢慧坐下小憩,忽闻幽怨箫声,自深山峡谷飘来,靡靡之音夹杂水声,断断续续,幽然哀婉。卢慧被乐声吸引,不由得循声拾阶而上。山腰白云缠绕,山势险峻,峰峦似浪。山门上书“云山胜境”。再往前行,万翠丛中,但见一女子身穿翠蓝罗衣,正席地而坐,眼睑低垂,人随乐声沉醉,偶尔抬头,两弯罥烟似蹙非蹙,一双眸眼似喜非喜。不知不觉间,卢慧已陶醉其中,原来湘女多情并非空穴来风啊!
卢慧上前施礼。女子见有来人,慌忙低了头拔步便走,走不几步,又站住了,回过头来,与卢慧对怔了好一会儿。
卢慧跟踪而上,来到云山七十一峰,山中一阁,曰云中阁。卢慧轻叩山门,一老者闻讯开门。卢慧连忙施礼,老者还礼问道:“公子从何而来?”卢慧道:“小生自岭南来,想借宿一宵,不知可否?”老道笑道:“自然欢迎。”安排卢慧入住西厢客房。
连日疲劳奔波,卢慧困倦不堪,他早早上床,却难以入眠,皆因白天那吹箫女子的深情回眸,让他想入非非。桌上油灯忽明忽暗,似有风吹,但窗帘静静,万籁俱寂。
翌日,日上三竿,卢慧饿醒,推门而出。见东厢房门开,遂前往寻食裏腹。进门,见一中年男子穿戴整齐,负手而立,面容憔悴,但眉目之间透出慈祥之气,显然是富贵人家出身。在他身旁,坐着一位娇躯纤细、容貌雍容而美丽的妇人,其脸颊亦显苍白与虚弱。
卢慧上前一步,施礼道:“小生卢慧,自岭南来,前往大名府求取功名,路过贵地,寄宿云中阁,因空腹难忍,是此惊扰先生了。”中年男子先是一怔,继而面带笑容说:“公子请进!”吩咐丫环上茶看座。中年男子见卢慧眉清目秀,气宇轩昂,遂自我介绍:“老朽姓吴名元,家居武冈城南,今暂住云山……”未待说完,美妇人一声轻咳,秀目一翻,吴员外声立止,脸现无奈和暗淡之色。
“敢问吴员外,小生昨日上山,在山门处闻一箫声靡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是如何啊?”
吴员外霍然而起,衣袖一拂,激动而慨愤地说:“那是小女在思念上个月亡去的哥哥。也罢,看公子相貌堂堂,又从南粤远道而来,今就与你实说了吧。乡中里正殷老赖,勾搭武冈太守江立中,横行霸道,鱼肉一方。其子殷小龙不务正业,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这殷老赖凯觎我吴家产业,以犬子拖欠赌债为名,强霸老朽家产和田地。犬子与之理论,被其私刑致死。殷老赖还放出话来,说犬子毁其家产,要小女嫁与其子方可罢休。走投无路之时,幸老朽旧识云中阁老者相助,于是领全家来此避难。”
卢慧听到此处,义愤填膺,紧握拳头:“待我此去大名府求得功名,便回来替员外雪耻报仇。”
傍晚的云山,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卢慧整衣抚冠,欲外出赏景,走至半月拱门,幽幽间听到一声叹息,然后一记天籁般的声音从假山处传来:“卢公子,今日与家父之话可做数?秀秀在云山等你功成名就归来,替吴家报仇雪恨,秀秀愿以身相许。”声音潺潺如山间清泉,又如朦朦山中空谷幽兰,听得卢慧浑身一阵酥麻。直至秀秀姑娘倩影一逝,卢慧才顿觉灵台清明。
第二天一早,卢慧便辞别吴家和云中阁老者北上,誓要功成名就,以偿宿愿。
行走二百余里,路经首望山,卢慧上山小憩,与书院山长交谈得知,“端平更化”治标不治本,现在官场依然腐败盛行,宫廷昏庸无道。卢慧顿时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已是无心北上,又无脸再回云山,只好隐居首望山。
时过境迁,卢慧日日思念云山巧遇的秀秀,便把首望山改名“望云山”,在山门题写上联“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寄寓壮志未酬,夙愿未了,又隐含对秀秀的一片深情。古往今来,下联一直空缺,无以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