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全书在线阅读(“易学”的真容)

谈风水 309 0

◎童小汐

童小汐书法

晨读《菜根谭》,想起关于易学的学习经历,不禁心中波澜又起。《菜根谭》是一本极为简短却寓义深远的小书,文字浅显易懂且短,极适合现代人不耐阅读过长文章的特性。先生也是考虑周到,由浅入深让我选读一些书,让我先以自己的理解慢慢消化,直到遇到真不懂的才去请教他。先生的理由很简单哦!只要理解了字面意思,感悟是你自己的,或许我这样涉世不深的人看法更单纯,不带有色眼镜,不加任何世俗“调味”,这也很好,随着年龄的长大,再去看时又有不同的意味。

紫微斗数全书在线阅读(“易学”的真容)-第1张图片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字自诚,明万历年间人,有感于社会纷乱,人心邪秽,遂隐遁山林,著书立说,透过文字写出对世局、对人心的针砭。《菜根谭》虽不是一部有系统、逻辑严谨的著作,之所以流传至今,皆因书中所言,切中人心且有益世道。全书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无论是研究国学或单纯教育童蒙,都是一本极合适的书籍。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就是《菜根谭》里的名句之一。其实,这八个字并无深奥道理可言,说的完全是天理循环的现象,“天道忌盈”最明显的是月亮。月亮每逢十五一定圆;月圆之后就慢慢变缺了;周而复始,既不中断也不停止;不因人间更换了统治者而加速,也不因世道沧桑而缓行。“天道忌盈”的“忌”,意思是月亮圆了之后就一定会“亏”、会“缺”;月亮的“忌”就在月圆时,过了十五六日之后,月亮不再圆满,“恒缺”是常态,“盈”却只有短短的一两天喔!

“卦终未济”,说的是《易经》里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未济”,卦象上离下坎,卦名称作“水火未济”。未济卦与既济卦是形爻上下相反的“综卦”,也就是阴阳完全相反的“错卦”;意指“亏而盈,满而损”,是另一次未完成的开始。常人大多追求“丰盛、圆满”,但却很少领悟“物极必反”、“月盈即亏”,因此,先生对此颇有感慨:“人类在名利场上争夺不休,抱着‘人人为我’的心态,攘利争先,于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疑、国与国之间勾斗无已,这就是红尘扰攘的乱源之一。”

《序卦传》说:“万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既济”是极度的完成,但一切事物发展到极致,终要回归到初始,这样继续循环是天道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未济”就是另一个未完成的开始。《易经》六十四卦的推论虽到“上离下坎”的“水火未济”卦为止,却寓涵了宇宙万象永远在变化演进中,无穷无止。

人类和宇宙进化是不能相比的,讲到“天道有盈”的时候,先生对我说:“人要知足,要懂得像月亮有盈亏一样,财富积累到几世人都吃喝不尽,又有什么意义?看看富可敌国的财团大老死后,子孙争产丑行恶状;看看富豪之子挥霍、散尽家财、鎯铛下狱的现世报,这类社会新闻不时在报纸电视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八个字的义理,同时更应时时放在心上,用心反思。”

我从师第二年,先生便带我走入了《易经》的天地。

《易经》的天地壮阔无比,变幻莫测,徜徉其间,兴味盎然;《易经》的天地五湖四海,幽邈万转,清辉演漾,澄澄今古。

自古以来,有多少学子浸染其中,废寝忘食,及其终,或怡然自得、满载而归,或仰天兴叹、铩羽而归,或望而却步、黯然废离,然总不免要为它增添几许秘而不宣的迷人色彩。

自古以来,《易经》被称作“群经之首”或“经中之王”,乃因其意理高深莫测、奥妙无穷,难以语言或文字作适切的表达所使然。老子《道德经》有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指的就是易之理(道之本体)。孔子也曾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正由于《易经》既是一部研究宇宙万事万物无穷尽的道理,也是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精深广博,包罗万象,故素为世人所向往。先生告诉我,如西人莱布尼兹由于《易经》一阴一阳的启发,领悟了二元对数之理,奠定今日电脑运作的基本原理。荣格亦从《易经》体认到共时性原理,进而为宇宙万象挖掘出不少“神秘的语言”,大幅拓展了心理学的知识领域。学易、玄学两年来,我也始终想深入其堂奥,一探究竟。

在接受《易经》洗礼的过程中,彷如在一幅古老的“智慧地图”上行走,随着先生讲授的进度,结合了易理卦象的解说,再从无数的历史人物事迹上去找见证,而多少的是非成败、存亡兴废之理,便洞若观火、昭然若揭。

诚然,若细数古人的过往种切,有多少的智慧亮点熠熠生辉,足资领受;有多少的人心人性曲折幽明,足资戒慎;更有着多少的世事人情百般纠葛,足资借镜。原来千古一瞬,变与不变存乎一心哦!

从历史的风云人物去印证易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先生讲授时从古人的生命经验中,解读他们的抉择与成败,心理指数的坚强与脆弱,乃至当陷入人生困顿时的觉悟与自惕等……这些对于现代人的处世和应变而言,都具有相当深刻的启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段话若从《易经》上去解读,其意义显得格外深远。

为了鉴往知来,先生谦逊地表示,他要当一名《易经》导游,带领我循着古人的足迹去探幽访胜、登高望远,同时也要教导我们如何汲取古人的智慧,淳诚化物、继往开来。

以研究易学和文史见长的先生,常给我论述认识孤独、学习独处和享受孤独之道。听起来来感到兴味盎然。

先生对我说:“别说你现在才十七岁,我认为人到六十岁,就需要强迫进行新的学习,那是另一种的国民义务教育。”此所谓“进行新的学习”,是指每个人都需要有忧患意识,预习老化(知老之必至),重视身心健康(养身与养心两者兼致),以免临老孤独,任其枯萎凋零而一筹莫展。

好吧,学易学、玄学也是先生非要我“进行新的学习”。起初阅览没有任何翻译的《易经》,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大多字需查字典进行辨识,我疑其为天书。反正硬着头皮看完,等待先生“检视”。

先生问我:“说说看,你对《易经》的理解。”

我睁大眼睛说:“理解不了哦!”

先生说:“理解不了就对了,从现在开始,你读有译文的《道德经》,读完这个我再教你。”

读有译文的《道德经》轻松不少,大概也能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虽然理解得不是很通透。先生讲解《道德经》又让我大开眼界,因为他的解释和译文显然是不同的,这又让我提起学习《易经》的兴趣,通过先生才发现,现在很多《易经》的版本,各有出入,学者注重翻译的较多,也就是说,能把《易经》上的文字大致翻译出来意思,就已经不错了,至于应用,估计鲜有人真正掌握真知,发挥自如。先生在讲解《道德经》和《易经》,是我做笔记最多的课业,因为书中纰漏太多,需要根据先生讲解的仔细订正,脑子里不能完全记住,需要做笔记。这个过程中,又细致到子平八字、占卜八卦、紫微斗数等等,甚至于如何画符扶乩,终于知道了为何学易学之前必须要看《道德经》的妙处。先生教《易经》时,每一个阶段布置一项作业,譬如要我去读哪本书,所以学习《易经》,同步也学了如《河洛真数》、《梅花易数》、《平砂玉尺经》、《奇门遁甲》等等,就连“罗经盘”到“玄空盘”、“鲁班尺”到“寻龙尺”的应用也无一不收入囊中。

如此刻苦努力,先生却说我虽学了二年易学和玄学,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已,可见易学玄学多么博大精深。

奇门遁甲属于玄学一类,源于易学,正应先生所说现今之《易经》,不过是一小半内容而已,大部头早已佚失。奇门遁甲与易学结合应用更加完美。当然,日常情况下根本用不到,想那古代军师一族,大都精通奇门遁甲术,原来是为了方便打仗,比如天气如何,是否利于用兵?地势如何,风水是否吉祥?星象如何,吉凶于敌我之利弊?总而言之,因为没有先进的科技装备,各种条件达不到,只能“借力于自然”罢了,于是呼风唤雨,达到草木皆兵的效果。现在如何用得上这个,天气如何看气象预报便知,胜败要看敌我实力如何。

要说易学和玄学于现今完全无用也不客观,就看是不是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了,比如这些东西在先生那里,时时刻刻都在应用,反正我总感觉他能避开一些不方便。科技再发达,却解决不了命运和宿命的问题,否则何谓之“玄”呢?我不是否定科技的力量,也并非不尊重科技,只是说科技亦有办不到的事情哦!玄学依从法术仪轨可实现刮风下雨,科技虽然能人工降雨,但却无法人工刮风,这就是一个例子。人类的探测器都上了火星了,却无法预知地震等常见的自然灾害,可是玄学就能办到,秦以先,古人预知地震,通过迁移疏散来避免生灵伤亡。后来也许是这种知识未能传承下来,对地震预测一直困扰至今。

紫微斗数全书在线阅读(“易学”的真容)-第2张图片

《易·震·九四爻》的爻辞说:“震遂泥。”意思是说:雷雨交加,泥淖遍地。这应该是人类有关土石流的最早纪录,真是弥足珍贵;而王船山先生在《周易内传》里,却引伸于人文的观点,说:“迅雷之出也甚厉,后渐苏苏以缓,及将当散之际,又有爆然之声而渐以息,不能及远矣。九四震后复震之象也,不出于地而震于空,其震既妄,故不能动物而将衰。人心一动而忽又再动,是私意起而徒使心之不宁,其于事则汉高之困于平城、唐太宗之败于高丽也。”汉高之困于平城,是高祖七年西元前二百年的事。

有的人不断寻找不同的“命理师”,就为求得一张又一张“好命的命盘”,但很多自称掌握易学和玄学的人,其实一知半解而已,但真正懂得进行命盘“排盘”的人不多,说到底大多命理师还是不懂,真懂了也就不会、也不敢借此敛财了。先生精通“排盘”,关键在于“解”,“排”赖以易学,“解”则依靠玄学。别看十个字的命盘,千变万化,仅知道字的含义还不够,须得懂如何破解和化解,这才是排盘的功用价值,否则只是听听以前如何,以后如何,那就没有意义了哦。假“方士”每每为利,招摇撞骗,令人可憎。本来是学术,却搞成了骗术,却也难得灵验一次,即使灵验也是巧合而已。先生说利用易学和玄学敛财求利的,本来就是违背大道的,触怒自然,必遭“天罚”报应喔。

来未来、去未去的所有事项,上至过往先人的心意,下至儿女子孙的读书前程、事业成败、夫妻分合、家宅风水,都在求询的范围之内。人人都想在一张短短不过几百字,甚至只十个字的“命盘”格子中,看清楚自己一生的命运,自己的未来到底是好是坏、是幸或不幸;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潦倒。可是如愿的人又有几个?因为大多数所谓的“命理大师”,或许是一个心理学比较好,或是擅于揣摩别人心理的人,反正误打误撞说准那么一点,就让对方信的五体投地,有的甘愿破财消灾,有的甚至于迷信到荒诞不经,做出荒唐事来。

其实许多人真的会把是非成败归咎于命运,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能翻转。幸好我们的老祖宗有智慧,给了后世子孙这么一句饶富意义的话,命运诚然占了人生种种中的一定比重,但是别忘了──多行善事、努力读书求取知识,才是真正成功的关键哦!

老一辈的人,在结婚前,会拿双方的八字给命理师合婚,做为嫁娶的参考。原本以为这是古早人才会做的事,没想到最近我自己也遇到一个男生,才发现相信八字的人还真不少,而且还迷信得很!这位“八字男”是我跟先生去西宁拜访他的一个朋友,聚餐时认识的,他说他懒得在人海中寻寻又觅觅的,所以坚持用八字来当做他会不会跟对方交往的“标准”,如果八字合的话,谈起恋爱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即便看得顺眼也不考虑继续交往。我听完这话不置可否,但心中颇不以为然。

我反问这位“八字男”说:“现在离婚率很高,平均四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离婚。这些离婚的夫妻当中,或多或少都有合过八字吧!如果明明八字很合,但还是离婚了!这该如何解释呢?”这位“八字男”想了一下,还是对合八字的效用“执迷不悔”,他对我说:“合过八字至少成功的机率比较高!”我笑笑说:“如果这样,你干脆在街上摆摊算命好了,这样也许比较容易遇到八字适合的女生哦!”他又开玩笑说:“你看看我俩的八字合不合?”我说:“即使非常合,可我对你没兴趣,又能怎样呢?”他这才知趣而退,不再纠缠“八字”的问题。

本来就是哦!就算一个人果真遇到了“八字全合”的人,可对方却不中意他,结果又如何呢?只考虑传统命定之说,却不考虑真实生活中的感觉,女生会愿意与他交往,甚至嫁给他吗?在感情这条路上,“八字”,真的很难有一撇喔!

再说说“手相”和“面相”,这是我跟先生学易学和玄学时,先生特别给我的“彩蛋”,先生担心我对易、玄学兴趣不浓,很难坚持,故而给个“彩蛋”吸引我,也确实起到效果,觉得给人看手相和面相,“识相”而知人,真的妙趣横生哦!毕竟我学易、玄,还是坚持了下来。

坊间谈起掌相,总是有所混淆。其实看掌和看相,是两个系统的学问,一些懂得看面相的,不一定懂得看掌;看掌的也不一定懂得看面相。如果两者都懂,才可以掌相同参,互补不足。看掌属于手相学。其起源很早,根据现今印度各地废迹,壁画所残留的古老记录,都可以了解到手相。古印度典籍《吠陀经》对手相学已有记载。

紫微斗数全书在线阅读(“易学”的真容)-第3张图片

手相学英语叫 Palmistry,但运用时并不限于手掌Palm,而是从手指到手腕,甚至连指甲都在观察范围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曾明确论述手相。西方早期的手相学,与占星学有关,其手相系统,以食指代表木星,中指代表土星,小指代表水星。手掌上凸起的部分叫“丘”,以金、木、水、火、土以及太阳、月亮命名。

中国手相学也是历史悠久,远至周朝已盛行。西汉时有女相士叫许负,《史记》曾记载其事迹,敦煌保存有她的五卷《相书》写本,其中便有《相手篇》。如今坊间一般看手相的,多是以西方手相为本,中国手相学为辅,不单只看掌纹,也看掌形和掌质。而无论如何,根据手相推断吉凶祸福,似是太离奇。即或是一种“密码图”,仍未能彻底破译。但西方已有心理学家创立“心理手相学”,认为人的个性与潜在的心理毛病,都能从掌纹辨认。

至于中国面相学,也是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相士是东周的叔服,据《左传》记载,他曾为公孙敖两个孩子看相,认为公孙敖的儿子“谷”,其地阁(即下颔)丰满,晚年运气很好,子孙兴旺。传说春秋时一个叫姑布子卿的相士,离孔子五十步看孔子相貌,对孔子学生子贡说,孔子是尧颡(“颡”即额头)舜目禹颈,嘴部似皋陶,是圣人相貌。

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及战国兵家尉缭,曾为秦始皇看相,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不可与久游。”意思是说,秦王鼻尖似蜂,眼睛长形,心胸如猛禽,其人缺乏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时可礼让下人,得志时则轻易置人于死地,不可和他长久往来。回顾历史,秦始皇果然在未统一六国时忍辱负重,统一六国后就来个焚书坑儒。

中国相学在战国开始流行,当时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也很会看相。在渑池之会上观察秦将白起的瞳孔和眼神,判断其性格刚强暴躁,“可也持久,难与争锋”,从而制定正确的战斗策略。相学到两汉发展迅速,像汉高祖刘邦看相的事迹,《史记》就有记载。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相士吕公说他的面孔像龙、鼻子丰隆、胡须漂亮,左大腿生有七十二颗黑痣,其相“贵不可言”。吕公甚至愿意把其女儿许配给刘邦作“箕帚妾”。

面相不是中国独有,西方也有自己的一套,我也大致了解一些,不多做赘述。中国面相是经验归纳,西方面相则有其心理学根据。中国相学,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最有名的是《麻衣神相》,传说是宋初易学家陈希夷的师傅麻衣道人所作。所谓观人八法:“威、厚、清、古、孤、薄、恶、俗”,成为面相学的基本功。

其实细察中国相学原理,在于古人认为,人命禀于天,因而人的外在表征,关涉到不同命运的深层意蕴,只要把握规律,就可以探测其中的命运资讯。但荀子的《非相篇》否定相学,认为:“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全是无稽之谈。他主张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要看其心术是否正。相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亦即不能以貌取人。

荀子举例说,桀、纣身高貌美,该是杰出人才,但是他俩坏事做尽,身死而国亡。孔子相貌则甚丑,周公身材像一株枯树,皋陶脸色像剥皮瓜,禹走路像跳尸,尧舜有三个瞳仁。荀子之说,以为看相是看美丑,颇引起争议。中国相学可说是古代的生命符号学,近于今日的心理分析。佛经上说,相随心转,人的面貌会变,所以最重要是修心,心好便是相好。相是福德,福德愈大,相貌应该愈好。

其实不管是看掌或看相,掌相仅是一种粗略的统计学,不必尽信,或可作为观人的参考,而且要谨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掌和相都是人心的地图,掌纹和面相可以改变。或不妨以这种“人心的地图”视为一种适当指导,从而发展积极而自主的人生。

标签: 读书 国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