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最不好的是几两的命(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

谈风水 231 0

说起民国张家四姐妹,大多数人都比较了解,也知道这四姐妹都嫁了有名的文化人。只是大家不知道,张家大姐和三姐的婚事,竟然不是父母促成的。

当年,大姐张元和想与小生名角顾传玠结婚,内心却犹豫不定,于是写信问家里征求意见,随即便收到家书一封:“此人若是一介之玉,嫁他!”信的最后署名“允”。

沈从文写信向张家父母求婚,张家父母还没看信,此人又替父母发了一封电报,电报只有一个“允”字,既是对求婚的答复,也是电报的署名。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给大姐和沈从文回信的,正是张家二小姐----张允和。

在张家的四姐妹中,二姐张允和从小就胆大,长大后更是泼辣果敢,一生虽经历坎坷,却总是笑颜以对,还与先生周有光浪漫了一生,90岁高龄依然如小姑娘般跟先生说情话。

年少出生书香门第

张允和出生于1909年7月,她出生时,因为脐带绕着脖子好几圈,勒得她喘不过气,故一直闭着眼睛不出声,全家人正想把她当死婴丢掉。

守在旁边的祖母不甘心,让接生婆给孩子喷大烟,借此把她

呛醒,结果喷了100袋烟还没动静,接生婆累得快动不了了,老夫人执意要她喷到108袋,说是佛的旨意。

108袋烟喷完后,依然没动静,接生婆再把她放在盆子里拼命晃动,也没效果,祖母和接生婆累得坚持不住了,转身打算离去,却听见她“哇”的一声哭了。

若不是祖母的坚持,张允和或许就成了弃婴,这段经历后来成为了一段佳话。只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个差点没活过来的小姑娘,从小就比其他姐妹胆子大。

有一次,他跟三妹兆和一起吃苹果,她拿起苹果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一看兆和还没动口,一把夺过来就吃,兆和“哇”的一声哭了,她立马呵斥住了兆和。

四姐妹从小学唱戏,其他姐妹都喜欢娇娇弱弱的女子,比如杜十娘呀,黄莺莺呀,她却不一样,独独喜欢黑脸关公的豪气。

童年的允和是快乐的,生在张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她不仅饱读诗书,还早早就开始学习音乐、绘画和昆曲。

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在民国时代就是一个异类,家世与李鸿章齐名,行为却与当时的公子哥们大相径庭。

那时的少爷们,抽大烟,泡赌场,娶姨太太,怎么快活怎么来,张武龄却独爱买书看书。

男的最不好的是几两的命(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第1张图片

据说,他只要买书便是豪掷千金,一家家挨着走,第一家书店看中的书,拿了放第二家,第二家看中的放第三家……买完了就让仆人一家家收回来。

男的最不好的是几两的命(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第2张图片

书买回来后,他全部给家人开放,孩子们想看啥就看啥,没有任何限制。为了让孩子们多看书,张家在家里布置了四个书房,并且在私塾后面修了一个美丽的院子。

孩子们下课后,就跑到院子里嬉戏打闹,凉亭、假山、花草、果树,

粉墙黛瓦,曲径幽然,这样的读书生活,成了四姐妹一生最美的记忆。

在如此美丽的书房里,张允和和姐妹们一起读书,画画,跳舞,空的时候还下棋。不到七岁,允和就熟读了《红楼梦》,还背诵了好多首唐诗宋词。

有一天,父亲问她,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个,父亲满以为她会说李白或者杜甫,谁知她张口就说“纳兰性德”,不知她父亲当时是何种心情。

只是她后来跟周有光70年的爱恋,正好验证了纳兰性德的那句“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十来岁,张允和在乐益女中读初中,她是全校第一个剪短发的女生,更是学校为数不多的才艺双全的女子。

那时候,他们四姐妹经常同台演出,还创造性地自编自演戏曲。此外,他们还在学校里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数学、英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29年,张允和在中国公学读书,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落花时节》,大部分同学写的都是秋风萧瑟的悲凉,唯独她写的不一样。

她在文中写道: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正是果实成熟丰收的时候,也是年轻人发奋读书的好时候。

别人问她为何这样想?她说,我生长在一个开明、快乐的家庭,又是五四时期的新女性,我没什么值得愁的呀。

那时候的她,是学校公认的大才女,曾有人说她那时候的美,怎么想象都不过分。

心怀浪漫嫁给爱情

诗经上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张家的四姐妹,有才有貌,引来不少青年才俊的追求。张允和也是如此,不到十五岁,说媒的人就陆续上门。

好在父母很开明,主张她们恋爱自由,婚事自己做主,正好符合张允和的心意。16岁那年,她去同学家玩,遇到了周有光。

两人一见面,内心便升起一种特殊的情愫。随后,他们便经常一起散步,聊天,骑马,大胆的允和还跟周有光骑过驴,只是都不好意思捅破那层窗户纸。

后来,周有光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本《罗密欧和朱丽叶》送给她。允和翻开书,书中夹了一个书签,书签的那一页正好有一句话:我要在你的一吻中来洗清我的罪恶。

张允和的脸一下红了,心里嘀咕着,这坏心思,还以为别人不懂啊。看她不做声,周有光尴尬地牵起了她的小手,发现她的手心都是汗,于是在她的手里塞了一个手帕。

那时候的她,竟然脱口说了一句,手帕真多啊!这句俏皮的话,一下把周有光逗乐了,两人的关系就此确定。

1932年,周有光在杭州六和塔为她拍了一张照片,张允和到老还指着照片说,这是恋爱时周有光给她拍的第一张照片。

只可惜,爱情很甜蜜,婚姻却很现实,张允和的家世不用说,周有光的家道却十分不好。

周有光虽出生大户人家,但家道早已败落,父亲早就投河自尽,母亲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读书的学费靠四个姐姐和好心人支助,将来工作能赚多少也不一定。

他思来想去,觉得张允和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压根不用跟自己受苦,便写信跟她张允和坦白:“我很穷,估计给不了你幸福。”

张允和见信后明白了,自己的家庭挺好,周有光的家已破产,可她早已看中周有光的人品,也欣赏他的学识,于是大笔一挥,立马回信鼓励他,幸福是靠我们两人创造的。

有人可能要认为,她那时候是心血来潮,其实不然,她一直就是很开明的人。

读书时,一个女同学意外怀孕,男人又不负责,走投无路的时候找到允和陪她打胎。可是,二人到也医院一检查,孩子已经六个月,只能生下来。

一般的家庭,都不允许这样的女人住家里,允和却不计较,直接把女同学带回家,陪着她生完了孩子,还跟她一起送到了寺庙。

1933年,张允和和周有光结婚,婚礼很简单,只花了400元,家中的保姆觉得不像话,堂堂张家二小姐,怎么能草草嫁出去。

可她觉得很幸福,姐妹们也很开心,四妹充和即兴唱《佳期》为她们贺喜,谁知这个曲子却闹出了个笑话。

因为《佳期》是《西厢记》里面的曲子,唱的是黄莺莺与张生云雨之时,红娘在外面把风的场景,大家后来都说唱错了戏,允和却满不在乎地说,反正就是应个景而已。

在张家四姐妹中,允和最先出阁,结果被姐妹们笑话犯规,张允和撅着嘴跟周有光抱怨:“可真是不要脸,这么就嫁给你了。”

周有光哈哈一笑:“张家的二小姐最聪明,这一生就办了一件蠢事,嫁了一个叫周有光的穷小子。”

结婚一周年后,他们先后有了儿子周晓平和女儿周小禾,可当时战乱频繁,夫妻二人只好带着一双儿女迁居成都。

在迁居的途中,小女儿得了盲肠炎,因为没有及时医治而去世,儿子也在逃亡过程中被炮弹打中,还好最后捡回了一条命。

儿女的不幸让夫妻俩大受打击,周有光一度得了抑郁症,允和却出奇地坚强,不仅照顾着一家老小,还尽力照顾当地的老百姓。

在成都的那些年,她利用自己以前学的医学常识,为老百姓开药,甚至还为孕妇接生,有些人无以回报,就让孩子认她做干妈。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以为好日子到了,谁知却得了心脏病,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她想起自己出生时的经历,对医生的话一点都不信,还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为了保持健康,她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第一,不因他人之过责己;第二,不因自己之过责人;第三条,不因自己之过罚己;

男的最不好的是几两的命(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第3张图片

就是这三个原则,让她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最终活到93岁,晚年还做过两次白内障手术。

坚守爱情浪漫一生

可能有人会说,她能活这么长,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很好,其实不然,她从结婚后就没过多少好日子,战争时期也是如此,解放后也是如此。

解放后,夫妻俩以为好日子来了,哪知别人的日子好了,他们的日子更苦了,因为出生成分问题,张允和被怀疑为特务,她一下暴廋,牙齿也掉光了。

周有光劝她别工作了,就在家做家庭主妇,自那以后,她就一直在家,她从此称自己是家庭主妇。

可周有光就没这么幸运了,特殊年代时,被下放到干校劳动,张允和只得一人在家带孩子。

那段日子,周有光眼睛出了问题,需要一种特殊的眼药水,张允和买了给他寄过去,可“有些人”却不允许寄,张允和却不畏惧,和他们吵一架,终于把眼药水寄过去了。

每个月,她都会给周有光寄两盒眼药水,还在盒子里加上两块巧克力。

周有光有段时间很灰心,跟她说也许会永远呆在干校,张允和就回信给他,那我就给你寄一辈子眼药水和巧克力。

后来,周有光被人“打压”,允和冲上去保护她,旁边的人问她是什么立场,她大声说:“我一个家庭妇女,有什么立场?”

周有光没有想到,妻子瘦瘦弱弱,内心却蕴藏着这么大的能量,正是在妻子的鼓励下,周有光不仅没有被打垮,身体还因为劳作更加健康了。

好在他们最后熬过了那段昏暗的时光,国家分了一个50平方的房子给他们,二人非常知足,每天在这个小天地里看书、写字、做刊物 ,乐此不疲。

70年代末,国家的昆曲研习社再度开张,允和去做了馆长,一做就是十多年,随后写出了50多万字的《昆曲日记》。

多年前,她们家庭曾经出过家庭刊物,名字叫《水》,办了25期后因为战乱停止了。86岁时,她重启刊物,自任总编,并不断向兄弟姐妹们约稿。

当时,刚好日本朋友送周有光一台电脑,她为了办好刊物,于是开始学习电脑,不会输入法,就一点点地跟老公学习。

有一次,她想打“亲爱的”三个字,可“爱”字想不起怎么打了,于是对隔壁的周有光娇滴滴地说:“爱字不会打了,我爱不了了咋办啊?”

90岁的周有光连忙过来,乐呵呵地教她打字。这种温馨的场面,就是他们晚年的日常。

她们每天的生活很有仪式感,每天上午定时一起喝奶茶,下午定时一起喝咖啡,喝的时候一起碰杯,她们称这个仪式为“举杯齐眉”。

有一次,记者去采访她们二人,年近90的张允和当众责怪周有光没送她生日礼物,周有光笑着把一个维他命放到她的手心。

她马上一笑:“这颗维他命就是生日礼物了,原来他要维持我的命。”这恩爱一秀,周围的人纷纷羡慕不已。

90岁的张允和,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完了还要问周有光漂亮不漂亮,周有光自然很配合地夸他好看。

她们的爱情,正好印证了那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世上家庭主妇很多,如张允和一样浪漫了一生的家庭主妇实在是凤毛麟角。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做完晚饭后躺下,再也没有醒来,走的时候依然那么美,梳着盘结发髻,穿着深红衣服,安静而祥和。

周有光悲痛不已,连连说自己的半边天塌了,提笔在纸上写下: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他把客厅里两人常坐的椅子换成沙发,对面放上放大的张允和照片,每天就在沙发上看着老伴的照片入睡,再也没上过张允和睡过的大床。

5年后,周有光追随张允和而去,想来二人在天堂团聚后,便可以生生世世“举杯齐眉”了。

那个浪漫了一生的老太太,也盼来了和她一起喝茶的老头子。

看了张允和的一生,我才知道真正的大家闺秀,不是一生容颜不老,而是一生童心永存,不是生活上的大富大贵,而是精神上的无比富足。

. END .



文|妙是

责编|沐阳


排版|李一可

往期推荐:

北京人头骨运送美国半途丢失,贾兰坡耗尽一生寻找,后来怎样了


金圣叹临死前写了两个字,让刽子手立马砍了他的头,被人遗笑千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