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新东区消防公园的山杏开花。(王建安 摄影)

“桃花开,杏花败,还有梨花追上来!”这是儿时在春天玩耍时常喊的一句话,当时还不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在老家河南省安阳地区的春季,当柳树枝梢刚刚透出绿意的时候,山杏树就会跟着开花。印象中还记得与杏花有关的农业谚语:柳树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在豫北地区的春季,当杏花的花期过了之后,紧接着就是桃花盛开,而桃树一般在清明前后开花。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农谚也是我国古人总结的农业活动规律。

安阳市新东区金凤路一位骑电车的市民。(王建安 摄影)

清明,究竟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还是单一的法定假日呢?许多人都误认为清明是一个法定假日,其实,清明原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到了2008的清明节,我国首次将清明作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二十四节气也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安阳市新东区铜雀路边的杏花开放。(王建安 摄影)

多数人以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深奥难懂,其实,天文和历法是分不开的,天文包含天象和气象信息,历法即是对天文规律的总结和表达。我国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现在我们习惯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春种、夏管、秋收、冬藏,都要遵循节气之规。

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河南省安阳市新东区如山公园的山杏树。(王建安 摄影)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农业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之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影子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河南安阳2021年春季的第一场雪。(王建安 摄影)

随着我国古人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2021年春季的第一场雪。(王建安 摄影)

现实生活中,大家常常认为阴历就是中国的农历,阳历就是外国的公历,甚至有更多的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于阴历。那么,“二十四节气”从属于阳历,还是从属于阴历呢?“二十四节气”其实是阳历的一部分,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等份。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即: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雪后杏花开。(王建安 摄影)

而我们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

公历是农历还是阳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河南省安阳市新东区的站北大道。(王建安 摄影)

由于“阴阳合历”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因此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为基准,数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方向标。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依然照耀着现代人的生活。

文化

相关内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