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飞来飞去(庄子的“清流”智慧)

谈风水 358 0

《庄子》这本书,读来着实是有趣。

首先,它虽然写作于群雄割据、战火连天的战国年代,却不教人怎么打仗,也不教人如何去拯救苍生、改变世界,专门教人家里蹲,让你看看天,看看地,看看花,看看鸟,思考的都是自然的规律,谈论的都是宇宙的哲学。

其次,它虽然自称是无用的学问,满本书都好像在跟你说——别焦虑别拼命,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躺平一定很舒服。可结果呢,偏偏就是这样一本书,经住了历史的大浪淘沙,两千年下来,历朝历代,都有人对它爱不释手,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甚至海外的文人。

最有意思的是,都说《庄子》很难读,可实际上里面到处是故事,庄老师本人还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特别是寓言故事。而“寓言”这个词,就是《庄子》这本书里第一次提出来的。

比如用“朝三暮四”里的猴子,来讽刺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用“螳臂挡车”里的螳螂,来感叹那些不自量力,企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的人。

除了寓言以外,《庄子》一书还提出了另一种讲故事的方法,叫

“重言”

。所谓“重言”,就是那些身份地位比较高、说话比较有份量的前辈们所说的话。

庄子认为,这样的“重言”可信度可以达到70%,虽然不如“寓言”来得高,但也是相当不错了。所以早在几千年前,他就熟练地掌握了“我有一个朋友”这样的讲故事套路。

在《庄子》这本书里,出现过的人名有几百个,看起来庄子有几百个“我的朋友”,《庄子》中提到的大多数人,庄子根本见都没见过。有的来自上古神话,有的是大有名气的前辈,还有不少同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整个就是一本战国花名册。还有一些人,学者们翻烂古书都没有找到。

以上两个讲故事的套路,是庄子自己总结的。后来,还有学者读《庄子》,给他又加了一条,蹭热点高手。庄子非常擅长抓住别人关心的热点,来输出自己的观点。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在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拉上当时的大红人——孔子。虽然那个时候,孔子早已仙逝了一百多年,但这一点也不耽误庄子拿他当创作素材。

在庄子笔下,孔子是一会儿自责,一会儿愧疚,一会儿又感慨自己确实不如人,幸亏孔子听不见了,这要是当时还活着,看到庄子编排了这么多关于他的故事,就算不气个半死,怎么着也会告庄子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吧。

庄子这种编一段故事,引用点名人名言,再蹭蹭热点的写法,不就是现在很多10万+公众号的套路?

2 思路清奇,毒舌套路

如果只有故事,没有干货,大家听个热闹就散场了。而《庄子》这本书里,最不缺的就是干货。读了《庄子》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此以后,学会换个角度看待人生,顺带还能学到一点与人沟通的毒舌小技巧。

庄子说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醒了之后,他细细一回味这个梦,细思极恐,他说,到底是我梦见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庄子都回答不上来,至今谁也回答不上来,估计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这就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可是,你说这故事有什么玄妙的道理吗?只要你听过庄周梦蝶这个故事,你脑子只怕就会像被庄老师下蛊了一样,你一定会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有人会想——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现在经历的苦难,只是一场虚幻,那还要不要再郁郁寡欢?还要不要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如果,我们现在得到的快乐,只是一场虚幻,那咱们还有必要再患得患失,不愿接受现实的变化?

人生如梦,有太多的苦恼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我们常常会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要是人人都读一点庄子,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换一种姿势躺平,世界上可能就会少一些迈不过的心坎,多一些快乐的人。

梦见自己飞来飞去(庄子的“清流”智慧)-第1张图片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里,特意强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一辈子跟着我们的,只有我们的灵魂。与其为了眼前的利益,让七情六欲来折磨我们的心灵,让凡尘琐事打磨我们的棱角,还不如把精神作为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好好地保护和休养起来。

但是光我们自己心里看得开,还不够。当我们想躺平时,总有人会来催促我们,躺什么躺?吾日三省吾身,人脉够多了吗?地位稳固了吗?钱挣够了吗?还不快点起来,爱拼才会赢。这时,你就需要庄老师的毒舌诡辩技巧傍身了。

就从我们都熟悉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起。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庄子和他的好朋友兼杠精——惠施,高高兴兴出去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一歪头,看到水里游过一条鱼,文艺青年附体:呀,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快乐啊。

杠精惠施立刻接上话茬,“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不服气,硬杠回去:“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决定杠到底,“确实,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但是话题是你先挑起来的啊,你不是鱼,你说你知道鱼是快乐的,就是你无理取闹。”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脑子一乱,就被绕进去了,但庄子是谁,庄子可是公认的诡辩大师。

庄子说:“行,你说话题是我挑起来的是吧?那我就来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你刚才是不是问我,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还没等惠施回答,庄子继续说,“你既然问了我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知道,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那么我现在就来回答你,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就是在这里,在这条河上知道的。”

含糊其辞,偷换概念,这就是诡辩大师庄子的能耐。

3.战国清流,智慧躺平

《庄子》这书诞生于战国时期。那个年代,诸侯割据,勾心斗角,打个你死我活。这样的环境里,最不缺的就是能人和狠人,为了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大家不自觉地就得卷起来。毕竟,当身处狼群中时,除非让自己也变成狼,否则就要天天心惊胆颤,生怕哪一天,会被狼群吞没。

在这种充满紧张感的社会状态下,《庄子》这本书里表现出的三观和心态,就尤其难得。那么,庄子的心态是什么呢?

据说,在已经失传的古本《淮南子》里面,有篇《庄子后解》,讲了一个叫庚市子的圣人。有一天他在街上走着走着,看到两个人为了争夺一块掉在地上的宝玉,打得头破血流。庚市子见状,二话没说,大步流星走上前,一把夺过那块宝玉,“啪”地一声往地上一摔——玉就碎成了渣渣,谁也得不到了。

可就是这一摔,两个打架的人反而都收了手,还握手言和了起来。你说,打输了进医院,打赢了什么也得不到。那打架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再一想,人们为了那一丁点的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又有什么意义呢?

往近里说,就算得到了意外之财,也不一定是好事。就好比2018年的“中国锦鲤”信小呆,抽中了价值1亿元的支付宝大奖,获得了全网的羡慕嫉妒恨。她毅然辞去工作,为了兑现这有时效的1亿元奖券,两年里奔波在全球各地,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最后呢?积蓄花光了,信用卡刷爆了,人也抑郁了。这,还是值得我们羡慕的生活吗?

往远里说,每个人的人生终点都是死亡,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走。就算现在给你一万斤海参鲍鱼,随便吃,咱有那么大的胃口吗?再或者,给你送来一卡车的金银珠宝,随便戴,可咱身上总共就那么点儿地方,就算给全身都镶了玛瑙,也用不了一卡车。

这其实就是《庄子》的思想核心,不争不抢,顺其自然,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今天的时代,其实和战国时代有那么一点类似。虽然没有你死我活的诸侯战争,但是科技快速进步,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越来越重,那种弥漫在全社会的紧张感,其实是很相像的。

梦见自己飞来飞去(庄子的“清流”智慧)-第2张图片

小孩子背负着学习的重担,兴趣班补习班轮轴转,鸡娃要从娃娃抓起;青年人灌了一肚子鸡汤,再不努力就老了,赶紧跳出舒适圈;年轻人拼命,老年人也消停不下,攒钱买房,送孙子上学,活到老,累到老。

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我们为之放弃自我、奋斗终生的,到底是真实存在的成就,还是根本就是一个虚幻的骗局?

梦见自己飞来飞去(庄子的“清流”智慧)-第3张图片

我们想要金钱、想要权力,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忽略了身边简单的美好,这样过完一生,真的值得吗?忙忙碌碌一辈子,为谁辛苦为谁甜?想一想,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和家人吃一顿悠闲的午餐?有多久没有不计得失,重拾儿时的梦想?

通过读《庄子》,换个角度看人生,去领略老祖宗的超凡脱俗,感受中国哲学里那些辩证放达的精神,也在纷纷扰扰的世间,给自己也留下一片逍遥的净土。

读了《庄子》后,我们会对一些人生的大事小事,有一些全新的看法,也许也会更有能力去应对生命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标签: 读书 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