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在2022年的运势(共度欢乐春节)

谈风水 258 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历丁酉鸡年新年之际,“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全球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献上北京带给世界的新春祝福。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历丁酉鸡年新年之际,“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全球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北京之夜”新年庆祝活动、“欢乐春节 魅力北京”展演、“鸡鸣东方”生肖主题快闪……一场场颇具创意的文化盛宴京味儿十足,献上了北京带给世界的新春祝福。

精彩演出 营造浓浓年味儿

精彩纷呈的舞台演出,最能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从1月25日到2月1日,以“北京之夜”为主题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德国城市科隆、希腊首都雅典等地分别上演,为当地民众以及华人华侨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当地时间1月25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迎来了一场充满中国春节喜庆、吉祥寓意的综合性文艺演出。演出一经宣传就在马德里市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地市民纷纷提前预定演出门票。演出当日,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外上百名观众早早就排起了长队等候入场。演出中,舞蹈《吉庆有余》给当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吉庆有余》又名《吉庆有鱼》,演员身着绮丽的外衣,和着缠绵的乐音,踏着优雅的节奏,在重重迷雾和叠叠光束中,舞动出婀娜多姿、水样柔美的身影。拟人化的风格,舒展优美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出欢庆、吉祥、幸福的寓意。无国界的舞蹈表达方式,超越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观看演出的当地市民表示,他们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节目所传达的节日气氛,还建议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多增加这样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

▲ 德国科隆市民对中国春节文化宣传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当地时间1月28日,坐落在德国科隆市植物园中心位置的玻璃穹顶会议厅灯火辉煌,当地民众以及华人华侨三五成群地在傍晚寒风中奔向会场,参加“北京之夜”这场文化盛宴。步入会场,每位嘉宾都获赠一条中国红丝绸围巾,一抹抹中国红让整个会场暖意洋洋。刚柔并济的舞蹈《梦幻紫禁城》、民乐小合奏《喜洋洋》《赛马》,古筝、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来自北京歌剧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带来的一个个蕴含中国文化符号的节目,为现场1300名观众呈现了一场中国风的饕餮盛宴。科隆市副市长安德烈亚斯·沃尔特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朋友到科隆工作、学习、生活,春节在科隆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节日,“我们非常高兴在科隆庆祝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来自德国亚琛的马德新教授看过演出后一直称赞“不虚此行”:“这样的海外春晚完全回归中国风,突出中国国粹文化,以中国文化精品深入德国主流社会,能够赢得德国观众的喜爱。”科隆市经济促进局的米夏埃尔·约西波维奇表示:“春节在德国已经非常有名,德国民众也十分乐于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样一台欢乐春节文艺演出,科隆民众得以感知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希腊是古老的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也是多种文明、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汇处。当地时间1月29日,“北京之夜”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雅典羽毛球剧院举行。观众们手里拿着中国的大红“福”字,舞台上是北京天坛祈年殿浑融祥和的背景,整个剧院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年味儿。希腊人、中国人集聚一堂,时而屏息专注,时而掩口尖叫,2000多名观众随着舞台上音乐舞蹈的节奏欢呼沉醉,气势恢宏的舞蹈《紫禁城之梦》更是让观众感受到来自古老东方大地泰然雍容的大国之风。“北京之夜”带给希腊观众的是鲜活生动的中国,是“眼前耳中”的北京。演出结束后,激动的希腊观众只要见到现场的中国人就上来表示感谢,用激动热切的语言表达了对东方文化的敬重。赛奥朵拉(Theodora)女士表达了极致的赞美:“今天夜里,我不知道自己是在雅典,还是在北京。这里是雅典,这里也是北京!”

非遗展演 传递中华文化魅力

在历次“欢乐春节”活动中,非遗技艺展示都是必备项目。这次走出国门的既有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也有令人惊呼的杂技、眼花缭乱的武术、巧夺天工的剪纸等诸多非遗项目,受到了各地民众的热情追捧。

▲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受到美国华盛顿市民的追捧

在“北京之夜”的舞台上,《天女散花》让马德里、科隆和雅典的观众们领略到了京剧的无穷魅力。《天女散花》是“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所排演的一出古装神话歌舞剧,以“云路”和“散花”两场为核心,1917年12月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演即引起轰动。据说为了演好《天女散花》,梅兰芳参考了敦煌的各种“飞天”画像,把“飞天”的各种形象运用到剧中天女身上。天女御风而行的美妙形象成为这一曲目的重要标志,也为京剧艺术的表演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在现场观看了《天女散花》之后,赛奥朵拉女士大为触动。她早就知道中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欧洲演出时曾经引起轰动,直接影响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关于戏剧“间离效果”理论的产生,这一次亲眼看到中国的京剧,真切地体会到了东方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到《天女散花》演员动作温柔缓慢中的巨大包容性。她认为,“北京之夜”的演出将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她要重新擦亮眼睛,来回看自己的文化,学习东方的包容精神。

▲ 中国书法家向比佛利市市长赠送书法作品

富有中国特色的杂技向来颇受观众喜爱。在美国洛杉矶比佛利市举办的“欢乐春节·魅力北京”晚会,推出了多个难度高、屡获国际大奖的杂技节目,令观众屏息惊呼、掌声不断。精彩惊险的《穿尘越阵·地圈》是首次亮相比佛利市,这一节目融合鱼跃穿、背跃过、拧身转体倒扑虎、连续跟斗过高圈等高难度腾跃技巧,演出过程中道具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令观众目不暇接。曾荣获素有“杂技届的奥斯卡”之称的金小丑奖的《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也登上了晚会舞台,杂技演员随着音律,以芭蕾属性的舞姿在乐曲交织的道具上翩翩舞动,如交响协奏中不同音色间的完美融合。此外,《邀月弄影·芭蕾对手顶》同样备受观众欢迎,这部作品将西方的芭蕾艺术与中国杂枝完美结合,被称为“肩上的芭蕾舞”,曾荣获第十二届意大利拉蒂纳国际杂技比赛总统奖。

鸡在2022年的运势(共度欢乐春节)-第1张图片

▲ 芬兰赫尔辛基中国春节庙会人头攒动

当地时间1月27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市中心的Keskuskatu商业街上,长街上空拉着一排排喜庆的红灯笼,街道中间支起一顶顶红色帐篷。帐篷里摆满剪纸、年画、草编手工艺品的摊位,排成两列,吸引了来往的赫尔辛基市民观看。最热闹的还是要数中国功夫的表演:来自北京少林武术学校的几位黄衫少年手持红色大旗,一边挥舞着一边冲上舞台,现场观众不禁发出“哇”的赞叹声。放下手中红旗,这几位精气神十足的少年或抽出单刀,或抄起软索,两两一组当场过招。台上打得刀光闪烁、虎虎生风,台下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武术演员的动作,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

都说功夫是中国的名片,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不一样的是,在这里表演中国功夫的演员却是外国人。这是一群来自爱沙尼亚“勇敢的人”武术协会的武术爱好者,协会负责人Aale女士今年35岁,学习中国功夫已15年之久,还曾远赴中国武当山拜师学艺。如今,她的武术协会招收了50名学生,她自己则成了在爱沙尼亚传授中国武术的师傅。虽然舞台上的表演者全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人,但他们舞起太极剑法来也是有模有样。

形式各异 吸引各地民众参与

除舞台演出、非遗展演外,此次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不乏民俗传统庙会、新鲜时尚的快闪以及独具特色的中国新年家庭日等。这些活动虽然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都洋溢着浓浓的鸡年春节气息,吸引着各地民众前来参加。

鸡鸣东方 纽约街头时尚快闪

“起来,起来,公鸡已经叫了,往东方看,太阳出来了!”一曲特别创作的鸡年主题《生肖神曲》,在中国古典乐器与西洋乐器的伴奏下,中国著名歌唱家龚琳娜由中文唱到英文,由中国风转到流行风,和数位中国音乐家一起出现在美国纽约街头玩儿起了“快闪”。

这是当地时间1月17日举办的“鸡鸣东方”生肖主题快闪活动。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局和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政府支持,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事务中心主办,北京金烨菲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俏佳人传媒联合承办,以“鸡鸣东方”为创意主题,分别选取北京和纽约两市的人文景观和地标建筑,通过艺术家与普通民众互动的方式,完成歌舞快闪的线下展示、拍摄和传播,表达生肖鸡年形象和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体现北京和纽约的城市特色,促进两座城市间的人文交流。

▲ 纽约市民参加“鸡鸣东方”生肖主题快闪活动

在纽约的活动现场,在场的纽约民众也感受到从北京穿越而来的喜庆春节氛围。令人惊奇的是,大多数纽约市民都对即将到来的鸡年有所了解,他们迅速学会了歌曲曲调,和着音乐一起做出特别编排的舞蹈动作,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鸡在2022年的运势(共度欢乐春节)-第2张图片

2017年“鸡鸣东方”美国纽约快闪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华人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对于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有着特殊意义。拍摄完成的快闪视频短片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为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带去欢乐喜庆和新春祝福,推动全世界对中华传统生肖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春节庙会 中华文化闪耀布拉格

当地时间1月27日,捷克“欢乐春节”庙会在布拉格市民会馆举办,中国新年民俗展演吸引了众多捷克民众。这已经是捷克第三次举办“欢乐春节”庙会,捷克民众慕名而来,一大早便候在场外,场馆外排起一字长龙。

▲演员和嘉宾在捷克布拉格“欢乐春节”晚会上合影

在殿堂内,北京市选派的非遗艺术家们正在进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展示,泥塑、剪纸、宫灯、补绣、皮影、雕漆、中国结、景泰蓝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亮相。体验台前人头攒动,观众们学剪窗花、编织中国结、画脸谱和皮影,与艺术家们互动交流,陶醉于精美绝伦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华人华侨身着唐装旗袍,向来宾们介绍中国文化,送福字、写春联,表演茶艺。“孔子课堂”进入“欢乐春节”现场,为捷克民众教授汉语。观众们拿着福字,穿上精心挑选的民族服装,照像留念,最后再品尝热腾腾的饺子春卷、香飘飘的酱肉宫保,体验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除了来自北京的非遗艺术家们,宁波歌舞剧院艺术团不辞长途劳顿,一天演出三场,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云袖落花》《水墨天一》《采茶舞曲》,支支舞蹈秀出江南印象;《梨园百花》《念故乡》《欢乐中国年》,首首歌曲唱出节日的喜庆和中捷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最具中国特色的唢呐和笙合奏更是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捷克地方发展部长施莱赫托娃、中国驻捷克大使马克卿出席当晚演出活动并致辞。施莱赫托娃热烈祝贺中国新年,高度评价两国的文化、旅游合作,期盼来年两国合作更上一层楼。整整一天,来参观庙会的捷克民众络绎不绝,达到上万人。

魅力北京 比佛利再迎欢乐春节

“欢乐春节·魅力北京”活动已经是第三次在美国洛杉矶比佛利市举办。此次活动包括“魅力北京”综艺晚会、图片展和手工艺展示等三部分。比佛利市市长约翰·米瑞什及当地教育、旅游、文化、新闻等各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刘健及夫人和1800余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和展览展示。

▲中国演员在美国洛杉矶比佛利市“欢乐春节·魅力北京”晚会上表演杂技

此次晚会在继承前两届传统形式的基础上,突出“中国民俗、北京特色、国际元素”,荟萃中国杂技、民乐、京剧、舞蹈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舞台艺术独特魅力。由中国杂技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民族乐团和风雷京剧团实力派演员组成的演出阵容,为比佛利市民众带来北京最高艺术水准的表演。舞蹈《同堂盛世》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现代舞《北京印象》传递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尚气息;摇滚与民乐融合演奏的《魅力北京》,让美国观众听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展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之美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民族大团结下,独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

▲ 洛杉矶市民参观“魅力北京”图片展

“魅力北京”图片展共展出50余张图片,图文并茂地介绍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接财神等中国春节文化以及生肖文化,让当地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图片展还展出了北京人民热情迎接2022年冬奥会、参与冰雪运动的精彩图片,并设有VR(虚拟现实)体验环节,观众佩戴VR眼镜就能看到360度展示的“颐和园”“奥林匹克中心区”场景。身临其境的体验,给现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感受,激发了观众对实地感受北京的浓厚兴趣。

▲洛杉矶市民展示手中的福字

鸡在2022年的运势(共度欢乐春节)-第3张图片

历次活动中,非遗技艺展示都是必备项目。为配合“民俗”主题,今年主办方为比佛利市民众带去团花剪纸和中国书法两项具有传统文化优势的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团花剪纸传承人张凤琴和书法家郭宝庆两位老师进行了现场表演,并为现场嘉宾和观众赠送剪纸和手书福字。团花剪纸的喜庆红火,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当地市民实实在在感受了一把京味儿的春节气氛。

喜爱中国文化的忠实观众玛丽·德荷约已经是第三次观看演出和展览展示了。她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次来现场都有新的惊喜和收获。今年活动刚结束,就开始期盼来年了。

文化交融 中国新年家庭日

历史上,中国人及其后代在传统习俗、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春节也成为美国人的节日。美国史密森学会的职责之一就是不断探索、发掘外来文化,在美国传播外来族裔所取得的成就,“中国新年家庭日”就是专门以中国为主题而设计的活动。当地时间1月28日,美国艺术博物馆的科戈德庭院在大红灯笼、剪纸、中国结的装点下进入了“春节时间”。

活动一开始,大批观众便将博物馆中庭的主舞台层层包围,北京市艺术团在主舞台上表演的杂技和京剧博得了满堂彩。家住马里兰州的史蒂芬妮一家人今年又在中国春节期间来到博物馆,史蒂芬妮说,她的大儿子两年前第一次在家庭日的活动上见识了舞狮表演,回家后竟不能忘,一连好几天都在讲舞狮。

史密森学会每年都会举办多种主题的家庭日活动,中国新年场是史蒂芬妮一家最喜欢的。除了书法、剪纸、京剧戏服试穿等保留节目,年年都有新鲜元素加入,今年就新增了鬃人、内画鼻烟壶等手工艺展示和互动节目。史蒂芬妮说:“每一年来都能发现中国文化的新鲜面,孩子亲自动手,近距离感受,相信这会有助于打开孩子的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 华盛顿的小朋友在中国新年家庭日上学画京剧脸谱

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金晶表示,中美文化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两国文化都十分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活动现场许多孩子穿着有中国特色的服装,能看出他们十分亲近中国文化,她感到十分欣慰。

中国人习惯在春节表达对新年的心愿与祈福,美国民众也有相似的情感需求。金发碧眼的美国姑娘凯瑟琳从里到外穿了一身喜庆的“中国红”:“我知道今天是中国的农历新年,这里的中国元素太吸引人了。我想请孔子学院的书法志愿者帮我写一幅字‘妈妈您是我的英雄’,但这句太长了写不下,他们帮我改成了‘妈您最伟大’,我准备带回去送给母亲。”

书法家王纯杰老先生的书法小桌是家庭日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正在美国交换学习的三位年轻的欧洲姑娘哈特瑞诺、桑妮雅和麦德丽娜排队等待近半小时,求得“福”与“好运”,她们笃定地相信这些美丽的中国汉字能给自己带来一整年的福气与运气。

2017年是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第四次举办“中国新年家庭日”活动,馆方统计当天到场的人数达7500人,再创新高。家住华盛顿的华裔陈女士表示,她感觉人一年比一年多,观众构成不再局限于家庭,“来这里的美国民众包括各个年龄层,甚至是三五个年轻好友也会相约前来,说明这个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我作为华裔感到很自豪”。

春节代表的“天人合一”“阖家团圆”“吉祥安康”等文化理念,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生动体现,也是普世价值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每年春节期间,都有一系列面向海外当地民众的春节主题文化活动举办,“欢乐春节”活动也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受众人数稳步增加。如今,“欢乐春节”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海外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品牌活动之一,它让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世界人民共庆中国春节,同享欢乐和谐。

文/刘超 摄影/杨小军

图片提供/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