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纪元
(公元304年 年 李雄 年 元熙元年
春正
月
,荧惑入南斗。丙午,尚书令乐广以忧卒。荀籓闻广之不免也,为之流涕。三子:乐凯、乐肇、乐谟。凯字弘绪,大司马齐王掾,参骠骑军事。肇字弘茂,太傅东海王掾。洛阳陷,兄弟相携南渡江。谟字弘范,征虏将军、吴郡内史。
王瑚、骠骑祭酒祖逖言雍州刺史刘沈于太尉司马乂曰:“刘沈忠义果毅,雍州兵力足制河间,宜启上诏与沈,使发兵袭颙,颙窘急,必召张方以自救,此计之良也。”乂从之。沈奉诏驰檄四境,合七郡之众及守防诸军、坞壁甲士万余人,以安定太守卫博、新平太守张光、安定功曹皇甫澹为先登,袭长安。刘沈又委任秦州刺史皇甫重,重自以关西大族,心每轻张光,光谋多不用。司马颙时顿于郑县之高平亭,为东军声援,闻沈兵起,还镇渭城,遣督护虞夔率步骑万余人逆沈于好畤。接战,夔众败,颙大惧,退入长安,果急呼张方。
司马乂前后破司马颖军,斩获六七万人。战久粮乏,城中大饥,虽曰疲弊,将士同心,皆愿效死。而乂奉晋帝司马衷之礼未有亏失,颙将张方以为未可克,欲还长安。
殿中诸将及三部司马疲于战守,密与左卫将军朱默夜收乂别省,逼司空东海王司马越为主,启晋帝免乂官。
癸亥,东海王司马越与殿中将执长沙王司马乂,幽于金墉城。乂表曰:“陛下笃睦,委臣朝事。臣小心忠孝,神祇所鉴。诸王承谬,率众见责,朝臣无正,各虑私困,收臣别省,送臣幽宫。臣不惜躯命,但念大晋衰微,枝党欲尽,陛下孤危。若臣死国宁,亦家之利。但恐快凶人之志,无益于陛下耳。”
殿中左右恨司马乂功垂成而败,谋劫出之,更以拒颖。司马越惧难作,欲遂诛乂。黄门郎潘滔劝越密告振武将军张方,方遣部将郅辅勒兵三千,就金墉收乂,至营,炙而杀之。乂冤痛之声达于左右,三军莫不为之垂涕。时
年
二十八。乂将殡于城东,官属莫敢往,故掾刘佑独送之,步持丧车,悲号断绝,哀感路人。张方以其义士,不之问也。初,乂执权之始,洛下谣曰:“草木萌牙杀长沙。”乂以正
月
二十五日废,二十七日死,如谣言焉。晋帝遣侍中荀组及散骑常侍闾丘冲诣成都王司马颖,慰劳其军。颖既入京师,复旋镇于邺。
时常山人王舆合众万余,欲袭颖,会乂被执,其党斩舆降。
平东将军东平王司马楙复为卫将军。西阳王司马羕拜侍中,以长沙王乂党,废为庶人。司隶校尉刘暾坐免,顷之,复为司隶。平西将军嵇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乙卯,
月
犯太白。甲子,成都王司马颖自邺讽于帝,乃大赦,改元为“永安”。
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害长沙王乂,安北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有不平之心。颖表请幽州刺史石堪为右司马,以右司马和演代堪,密使演杀浚,并其众。演与乌桓单于审登谋之,于是与浚期游蓟城南清泉水上。蓟城内西行有二道,演浚各从一道。演与浚欲合卤簿,因而图之。值天暴雨,兵器沾湿,不果而还。单于由是与其种人谋曰:“演图杀浚,事垂克而天卒雨,使不得果,是天助浚也。违天不祥,我不可久与演同。”乃以谋告浚。浚密严兵,与单于围演。演持白幡诣浚降,遂斩之,浚自领幽州。
丙寅,扬州秀才、议郎周玘密欲讨石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
周玘等传檄州郡,时侍御史贺循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亦合众应之。石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石冰所立会稽相程超、山阴令宰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会稽相张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诸县,绥远将军庐江内史华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又遣别军击冰都督孟徐,获其骁率。
顾秘檄丹阳句容人葛洪为将兵都尉,攻石冰别率,破之,迁葛洪伏波将军。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祖葛系,吴大鸿胪。父葛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齿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周玘等斩石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冰遣其将羌毒领数万人拒玘,玘临阵斩毒。时征东将军刘准遣广陵度支陈敏自广陵率众助玘,斩冰别率赵驡于芜湖,因与玘俱前攻冰于建康。破吴弘、石冰等,敏遂乘胜逐北,战数十合。时冰众十倍,敏以少击众,每战皆克,遂至扬州。冰北走投封云。
振武将军张方大掠洛中私奴婢万余人,还长安。于是军中大馁,人相食。司马颙加张方右将军、冯翊太守。左思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以成都王司马颖为丞相,增封二十郡。颖遣从事中郎盛夔等以兵五万屯十二城门,殿中宿所忌者,颖皆杀之,以三部兵代宿卫。颖以并州督护王育为振武将军。
司空司马越称疾逊位。帝不许,加守越尚书令。
丞相司马颖表左长史卢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中书监卢志启以满奋为司隶校尉。骠骑长史顾荣转丞相从事中郎。
司马颖以廷尉周馥守河南尹。周馥字祖宣,故安东将军周浚从父弟也。父周蕤,安平太守。馥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检括精详。臣委任责成,褒贬允当,请补尚书郎”。许之。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征为廷尉。
司马颖擢记室督蔡克为丞相东曹掾。克素有格量,及居选官,苟进之徒,望风畏惮。初,克未仕时,河内山简尝与琅邪王衍书曰:“蔡子尼今之正人。”衍以书示众曰:“山子以一字拔人,然未易可称。”后衍闻克在选官,曰:“山子正人之言,验于今矣。”陈留时为大郡,号称多士,琅邪王澄行经其界,太守吕豫遣吏迎之。澄人境问吏曰:“此郡人士为谁?”吏曰:“有蔡子尼、江应元。”是时郡人多居大位者,澄以其姓名问曰:“甲乙等,非君郡人邪?”吏曰:“是也。”曰:“然则何以但称此二人?”吏曰:“向谓君侯问人,不谓问位。”澄笑而止。到郡,以吏言谓豫曰:“旧名此郡有风俗,果然小吏亦知如此。”克以朝政日弊,遂绝不仕。
成公简,字宗舒,东郡人也。家世二千石。性朴素,不求荣利,潜心味道,罔有干其志者。默识过人。张茂先每言:“简清静比杨子云,默识拟张安世。”后为中书郎。时馥已为司隶校尉,迁镇东将军。简自以才高而在馥之下,谓馥曰:“扬雄为郎,三世不徙,而王莽、董贤位列三司,古今一揆耳。”馥甚惭之。成公简官至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永嘉末,奔苟晞,与晞同没。
益州刺史罗尚逃至江阳。军司辛宝诣洛表状,诏尚权统巴东、巴郡、涪陵三郡,供其军赋。
二
月
,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渡渭而垒,攻长安,河间王司马颙每遣兵出斗,辄不利,沈乘胜攻之,使安定太守卫博、安定功曹皇甫澹以精甲五千,从长安门而入,力战至颙帐下。沈军来迟,颙军见澹等无继,气益倍。冯翊太守张辅率众救颙,横击之,大战于府门,博父子皆死之,澹又被擒。颙奇澹壮勇,将活之。澹不为之屈,于是见杀。沈军遂败,率余卒屯于故营。张方遣其将敦伟夜至,沈军大惊而溃,与麾下百余人南遁,为陈仓令所执。沈谓颙曰:“夫知己之顾轻,在三之节重,不可违君父之诏,量强弱以苟全。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菹醢之戮,甘之如荠。”辞义慷慨,见者哀之。颙怒,鞭之而后腰斩。新平太守张光为颙所擒,颙谓光曰:“前起兵欲作何策?”光正色答曰:“但刘雍州不用鄙计,故令大王得有今日也。”颙壮之,引与欢宴弥日,表为右卫司马。刘沈既败,秦州刺史皇甫重犹坚守,闭塞外门,城内莫知,而四郡兵筑土山攻城,重辄以连弩射之。所在为地窟以防外攻,权变百端,外军不得近城,将士为之死战。颙知不可拔,乃上表求遣御史宣诏喻之令降。重知非朝廷本意,不奉诏。获御史驺人问曰:“我弟将兵来,欲至未?”驺云:“已为河间王所害。”重失色,立杀驺。于是城内知无外救,遂共杀重。
司马颙德冯翊太守张辅,乃以辅代皇甫重为秦州刺史。金城太守游楷亦有功,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
乙酉,司马颖奏废羊皇后为庶人,幽于金墉城,黜皇太子司马覃复为清河王。
先是,秦州刺史皇甫重被围急,遣养子昌请救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颙新废成都王颖,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人杨篇诈称越命,迎羊后于金墉城入宫,以后令发兵讨张方,奉迎大驾。事起仓卒,百官初皆从之,俄而又共诛昌。
三
月
,陈敏回讨徐州贼封云,云将张统斩封云、石冰降。徐、扬二州平。议郎周玘不言功赏,散众还家。陈敏以功为广陵相。伏波将军葛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吴王常侍甘卓以讨石冰功赐爵都亭侯。东海王越引为参军,出补离狐令。甘卓,字季思,丹阳人,秦丞相茂之后也。曾祖甘宁,为吴将。祖甘述,仕吴为尚书。父甘昌,太子太傅。吴平,卓退居自守。郡命主簿、功曹,察孝谦,州举秀才,为吴王常侍。
绥远将军庐江内史华谭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扬州刺史尝问吉凶于术士戴洋,答曰:“荧惑入南斗,八
月
有暴水,九月
当有客军西南来。”如期果大水,而石冰作乱。冰既据扬州,洋谓人曰:“视贼云气,四月
当破。”果如其言。河间王司马颙表请立丞相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废皇太子司马覃复为清河王。戊申,诏曰:“朕以不德,纂承鸿绪,于兹十有五载。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圮绝。成都王颖温仁惠和,克平暴乱。其以颖为皇太弟、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如故。”制度一依魏武故事,乘舆服御皆迁于邺。大赦,赐鳏寡高
年
帛三匹,大酺五日。尚书吏部郎荀崧为太弟中庶子,累迁侍中、中护军。颖以长沙王参军荀邃为太弟中舍人。宁朔将军刘渊为太弟屯骑校尉。司空祭酒缪播累迁太弟中庶子。
成都王颖召建武将军、乐安太守胡毋辅之为太弟中庶子,辅之遂与谢鲲、王澄、阮修、王尼、毕卓俱为放达。
河间王司马颙表匈奴右部都尉刘聪为赤沙中郎将。聪以父刘渊在邺,惧为成都王颖所害,乃亡奔成都王,拜右积弩将军,参前锋战事。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祖谢缵,典农中郎将。父谢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永兴中,长沙王司马乂入辅政,时有疾鲲者,言其将出奔。乂欲鞭之,鲲解衣就罚,曾无忤容。既舍之,又无喜色。
丙辰,盗窃太庙服器。以太尉司马颙为太宰,太傅刘寔为太尉。
郎中索綝转太宰参军,除好畤令,人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五
月
,客星守毕。六
月
,新作三城门。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僭侈日甚,有无君之心,委任孟玖等,大失众望。
秋七
月
丙申朔,右卫将军陈眕、殿中中郎褾苞、成辅及长沙故将上官巳等以诏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司马颖。戊戌,大赦,复皇后羊献容及皇太子司马覃。
车骑大将军豫章王司马炽改授镇北大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前骠骑主簿祖逖累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司马炽以嵇含为从事中郎,转中书侍郎。
己亥,以司空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与司徒王戎、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襄阳王司马范、汝南王司马祐、右仆射荀籓等奉帝北征。东海王越移檄天下,以陆机、陆云兄弟枉害罪状颖,以从事中郎苟晞为北军中候。征嵇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以卫将军司马楙为车骑将军,都督如故,使率众赴邺。晋师至安阳,众十余万。
邺中震惧。司马颖欲走,其掾步熊有道术,曰:“勿动!南军必败。”颖会其众问计,东安王司马繇时遭母丧在邺,乃曰:“天子亲征,宜罢甲,缟素出迎请罪。”司马王混、参军崔旷劝颖拒战,颖从之。司马颖遣其将奋武将军石超率众五万拒战。假屯骑校尉刘渊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
折冲将军乔智明劝颖奉迎乘舆,颖大怒曰:“卿名晓事,投身事孤。主上为群小所逼,将加非罪于孤,卿奈何欲使孤束手就刑邪!共事之义,正若此乎?”智明乃止。乔智明,字元达,鲜卑前部人也。少丧二亲,哀毁过礼,长而以德行著称。成都王颖辟为辅国将军。颖之败赵王伦也,表智明为殄寇将军、隆虑、共二县令。二县爱之,号为“神君”。部人张兑为父报仇,母老单身,有妻无子,智明愍之,停其狱。岁余,令兑将妻入狱,兼阴纵之。人有劝兑逃者,兑曰:“有君如此,吾何忍累之!纵吾得免,作何面目视息世间!”于狱产一男。会赦,得免。其仁感如是。帝之伐邺也,颖以智明为折冲将军、参丞相前锋军事。
己未,晋师次于荡阴,陈眕二弟陈匡、陈规自邺赴之,云:“邺中皆已离散。”由是不甚设备。石超众奄至,六军败绩,矢及乘舆,左右皆奔散,乃弃天子于藁中。侍中嵇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帝伤颊,中三矢,亡六玺。帝遂幸石超军,馁甚,超进水,左右奉秋桃。超遣弟石熙奉帝之邺,司马颖率群官迎谒道左。帝下舆涕泣,其夕幸于颖军。颖府有九锡之仪,陈留王送貂蝉文衣鹖尾,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初,绍之行也,侍中秦准谓曰:“今日向难,卿有佳马否?”绍正色曰:“大驾亲征,以正伐逆,理必有征无战。若使皇舆失守,臣节有在,骏马何为!”闻者莫不叹息。
明日,乃备法驾幸于邺,唯豫章王司马炽、司徒王戎、仆射荀籓从。颖遣中书监卢志督兵迎帝。
东海王司马越奔于下邳,车骑将军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纳,越乃还东海国。中书侍郎嵇含走归荥阳。
庚申,大赦,改元“建武”。太白犯角、亢,经房、心,历尾、箕。
司马颖以辅国将军刘渊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中书令王衍为中军师。
侍中嵇绍为乱兵所害,征虏司马王接议曰:“夫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谋人之国,国危则亡之,古之道也。荡阴之役,百官奔北,唯嵇绍守职以遇不道,可谓臣矣,又可称痛矣。今山东方欲大举,宜明高节,以号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义,加绍致命之赏,则遐迩向风,莫敢不肃矣。”朝廷从之。
乙丑,星陨有声。
吏部尚书温羡以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封大陵县公,邑千八百户。奉车都尉高光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封延陵县公,邑千八百户。于时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故频典理官。
河南尹周馥加卫将军、录尚书,馥辞不受。太子司马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与司隶满奋、游击将军王瑚等俱屯大司马门,以卫宫掖。馥以上官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谋共除之,谋泄,为已所袭,奋、瑚被害,馥走得免。
王瑚,字处仲。少重武节,成都王颖举兵向洛,以为冠军参军,积功,累迁游击将军。
八
月
戊辰,司马颖怨东安王司马繇前言,杀之。后立琅邪王司马觐子长乐亭侯司马浑为东安王,以奉故东安王司马繇祀。寻薨,国除。成都王颖署置百官,杀生自己,立郊于邺南。颖以东海王越兄弟宗室之美,下宽令招之,越不应命。
左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与东海王参军王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睿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睿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及叔父司马繇为颖所害,睿惧祸及,将出奔。其夜
月
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有顷,云雾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驰,因得潜出。颖先令诸关无得出贵人,睿既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宋典后来,以策鞭睿马而笑曰:“舍长!官禁贵人,汝亦被拘邪!”吏乃听过。至洛阳,迎太妃夏侯氏俱归国。初,左卫将军陈眕奉天子伐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遣右将军、冯翊太守张方及长安令索綝率甲卒二万救颖,上官巳、苗愿等拒之,大败而退。皇太子司马覃夜袭已、愿,已、愿出奔,方乃入洛阳。覃于广阳门迎方而拜,方驰下车扶止之。于是复废皇后羊献容及皇太子司马覃。张方召卫将军周馥还摄河南尹。
帝以丞相从事中郎顾荣兼侍中,遣行园陵,会张方据洛,不得进,避之陈留。
司马颖征安北将军王浚至邺,浚屯冀州不进,大营器械,以颖陵辱天子,召鲜卑大人段务勿尘、乌桓羯朱,与宁北将军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率胡晋合二万人袭颖,以主溥祁弘为前锋。候骑至邺,冠军将军刘渊说颖曰:“今二镇跋扈,众余十万,恐非宿卫及近都士庶所能御之,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颖曰:“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鲜卑、乌桓劲速如风云,何易可当邪?吾欲奉乘舆还洛阳,避其锋锐,徐传檄天下,以逆顺制之。君意何如?”渊曰:“殿下武皇帝之子,有殊勋于王室,威恩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何难发之有乎!王浚竖子,东嬴疏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殿下一发邺宫,示弱于人,洛阳可复至乎?纵达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纸檄尺书,谁为人奉之!且东胡之悍不逾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当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颖悦,拜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右积弩将军刘聪为右贤王,随还右部。振武将军王育说颖曰:“元海今去,育请为殿下促之,不然,惧不至也。”颖然之,以育为破虏将军。渊至左国城,遂拘王育。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上大单于之号,二旬之间,众已五万,都于离石。
司马颖以中山王司马缉为建威将军,与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石熙、李毅等拒王浚于平棘。浚率鲜卑骑击斌,东嬴公司马腾为后系,鲜卑羯朱等击败王斌。司马缉没于阵,薨。无子,国除。邺中大震。
中书监卢志劝司马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北军中候苟晞奔征南将军范阳王司马虓于许昌,虓承制用晞行兖州刺史。苟晞以成都王参军邵续为参军,除沁水令。
邺中众溃,百僚奔走,士卒分散。司马颖惧,殿中唯卢志与子卢谧、兄子卢綝、殿中虎贲千人而已,志复劝颖早发。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
时司马颖舆帝单车走洛阳,服御分散,仓卒上下无赍,侍中黄门被囊中赍私钱三千,诏贷用。所在买饭以供,宫人止食于道中客舍。宫人有持升余粇米饭及燥蒜盐豉以进帝,帝啖之,御中黄门布被。次获嘉,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啖两盂。有老父献蒸鸡,帝受之。五日至洛。羯朱追至朝歌,不及而还。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张方遣息张罴以三千骑奉迎。将渡河桥,方又以所乘阳燧车、青盖素升三百人为小卤簿,迎帝至芒山下。方自率万余骑奉云母舆及旌旗之饰,卫帝而进。初,方见帝将拜,帝下车自止之。
既达洛阳,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帝悦,赐中书监卢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索綝以功拜鹰杨将军。进宁北将军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位平北将军。
初,东武公司马澹与妻子以事母不孝徙辽东,澹子梁王司马禧为父陈诉历
年
,澹母诸葛太妃薨,弟司马繇被害,然后得还。拜司马澹光禄大夫、尚书、太子太傅,改封武陵王。王浚乘胜遂克邺城,士众暴掠,死者甚多。鲜卑大略妇女,浚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黔庶荼毒,自此始也。浚还蓟,声实益盛。
辛巳,大赦,赏从者各有差。
匈奴大单于刘渊闻司马颖挟天子南奔洛阳,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于是命右於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
年
等率步骑二万,将讨鲜卑。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单于积德在躬,为晋人所服,方当兴我邦族,复呼韩邪之业,鲜卑、乌桓可以为援,奈何拒之而拯仇敌!今天假手于我,不可违也。违天不祥,逆众不济;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单于勿疑。”渊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右贤王刘聪更拜鹿蠡王。平北将军、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乞师于鲜卑拓跋猗?以击刘渊。鲜卑辅相卫操劝猗?匡助晋。东瀛公司马腾闻而善之,表加卫操右将军,封定襄侯。猗?与弟猗卢合兵十余万骑大举以助之,大破渊众于西河、上党。会晋帝还洛,腾乃辞师。猗?与腾盟于汾东而还。猗?使辅相卫雄、段繁,于参合陂西累石为亭,树碑以记行焉。
卫雄字世远,姬澹字世雅,并勇健多计画,晋世州从事。既与卫操俱入国,猗?壮其膂力,并以为将,常随征伐,大著威名。猗?之赴难也,表晋列其勋效,皆拜将军。雄连有战功,稍迁至左将军、云中侯。澹亦以勇绩著名,桓帝末,至信义将军、楼烦侯。猗卢初,并见委任。卫操卒后,俱为左右辅相。
九
月
,太白入南斗。帝既还洛阳,张方拥兵专制朝政,太弟颖不得复豫事。征南将军范阳王司马虓与车骑将军东平王司马楙、
镇东
将军周馥等上言曰:“自愍怀被害,皇储不建,委重前相,辄失臣节。是以前年
太宰与臣,永惟社稷之贰,不可久空,所以共启成都王颖,以为国副。受重之后,而弗克负荷。‘小人勿用’,而以为腹心。骨肉宜敦,而猜佻荐至,险讠皮宜远,而谗说殄行。此皆臣等不聪不明,失所宗赖。遂令陛下谬于降授,虽戮臣等,不足以谢天下。今大驾还宫,文武空旷,制度荒破,靡有孑遗,臣等虽劣,足匡王室。而道路之言,谓张方与臣等不同。既惜所在兴异,又以太宰惇德允元,著于具瞻,每当义节,辄为社稷宗盟之先。张方受其指教,为国效节。昔年
之举,有死无贰。此即太宰之良将,陛下之忠臣。但以受性强毅,不达变通,遂守前志,已致纷纭。然退思惟,既是其不易之节,且虑事翻之后,为天下所罪,故不即西还耳。原其本事,实无深责。臣闻先代明主,未尝不全护功臣,令福流子孙。自中间以来,陛下功臣初无全者,非独人才皆劣,其于取祸,实由朝廷策之失宜,不相容恕。以一旦之咎,丧其积年
之勋,既违《周礼》议功之典,且使天下之人莫敢复为陛下致节者。臣等此言,岂独为一张方,实为社稷远计,欲令功臣长守富贵。臣愚以为宜委太宰以关右之任,一方事重,及自州郡已下,选举授任,一皆仰成。若朝之大事,废兴损益,每辄畴谘。此则二伯述职,周召分陕之义,陛下复行于今时。遣方还郡,令群后申志,时定王室。所加方官,请悉如旧。此则忠臣义士有劝,功臣必全矣。司徒戎,异姓之贤;司空越,公族之望,并忠国爱主,小心翼翼,宜干机事,委以朝政。安北将军王浚佐命之胤,率身履道,忠亮清正,远近所推。如今日之大举,实有定社稷之勋,此是臣等所以叹息归高也。浚宜特崇重之,以副群望,遂抚幽朔,长为北籓。臣等竭力扞城,籓屏皇家,陛下垂拱,而四海自正。则四祖之业,必隆于今,日月
之晖,昧而复曜。乞垂三思,察臣所言。又可以臣表西示太宰。”又表曰:“成都王失道,为奸邪所误,论王之身,不宜深责。且先帝遗体,陛下群弟,自元康以来,罪戮相等,实海内所为匈匈,而臣等所以痛心。今废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许。若废黜寻有祸害,既伤陛下矜慈之恩,又令远近恒谓公族无复骨肉之情,此实臣等内省悲惭,无颜于四海也。乞陛下察臣忠款。”于是司马虓先率众自许昌屯于荥阳。
冬十
月
,晋益州刺史罗尚移屯巴郡,遣军掠蜀中,斩流民帅李雄从祖李冉,获李骧妻昝氏、子李寿兄弟。杨褒、杨珪共劝大将军李雄称王,雄遂称成都王,建元“建兴”。大赦。除晋法,约法七章。追尊曾祖李虎曰巴郡桓公,祖父李慕陇西襄王,父李特成都景王,母罗氏曰王太后。追谥世父李辅齐烈王,仲父李庠梁武王,仲父李流秦文王,兄李荡广汉壮文公。以叔父李骧为太傅,庶兄李始为太保,外兄材官将军李国为太宰,国弟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从弟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阎式为尚书令,李褒为仆射,李发为侍中,李珪为尚书,李洪为益州刺史,徐舆镇南将军,王达军师,具置百官。迎范长生为丞相,尊曰范贤。从弟李置,流子也,以不陪列,诛之。长生既至,尊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西山侯,复其部曲,军征不预,租税皆入长生家。
十一
月
,日中有黑气分日。右将军张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
乙未,张方请晋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中,帝驰避后园竹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方逼帝升车,左右中黄门鼓吹十二人步从,唯中书监卢志侍侧,曰:“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臣驽怯,无所云补,唯知尽微诚,不离左右而已。”方以帝幸其垒,帝令方具车载宫人宝物,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阁,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帴,妻略后宫,分争府藏。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张方将焚宗庙宫室,以绝人心。卢志说方曰:“昔董卓无道,焚烧洛阳,怨毒之声,百
年
犹存,何为袭之!”乃止。司徒王戎出奔于郏。戎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汝南王司马祐反国。帝停方垒三日便西,司马颖及豫章王司马炽并尚书高光、中书监卢志、卫尉卿挚虞等随帝归长安。行次新安,寒甚,帝堕马伤足,高光进面衣,帝嘉之。
张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
太宰、河间王司马颙率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帝下车止之。以征西府为宫。唯仆射荀籓、司隶刘暾、太常郑球、河南尹周馥与其遗官在洛阳,为留台,承制行事,号为东西台焉。
迁奉车都尉高光为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光兄高诞为上官巳等所用,历徐、雍二州刺史。诞性任放无伦次,而决烈过人,与光异操。常谓光小节,恒轻侮之,光事诞愈谨。
丙午,留台大赦,改元复为“永安”。
辛丑,留台复皇后羊献容。
匈奴大单于刘渊为坛于离石南郊,即汉王位,下令曰:“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
年
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
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乃赦其境内,年
号“元熙”。史称“前汉”,后刘曜改国号为赵,又称“汉赵”。汉王刘渊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
高祖
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族子刘曜为建武将军。范隆为大鸿胪,朱纪为太常,并封公。其余拜授各有差。刘宣,字士则。朴钝少言,好学修洁。师事乐安孙炎,沈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炎每叹之曰:“宣若遇汉武,当逾于金日磾也。”学成而返,不出门闾盖数
年
。每读《汉书》,至《萧何》、《邓禹传》,未曾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并州刺史王广言之于晋武帝,帝召见,嘉其占对,因曰:“吾未见宣,谓广言虚耳。今见其进止风仪,真所谓如圭如璋,观其性质,足能抚集本部。”乃以宣为右部都督,特给赤幛曲盖。莅官清恪,所部怀之。刘渊即王位,宣之谋也,故特荷尊重,勋戚莫二,军国内外靡不专之。刘曜,字永明,少孤,见养于刘渊。幼而聪彗,有奇度。
年
八岁,从渊猎于西山,遇雨,止树下,迅雷震树,旁人莫不颠仆,曜神色自若。渊异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从兄为不亡矣!”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广览,不精思章句,善属文,工草隶。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尤好兵书,略皆暗诵。常轻侮吴、邓,而自比乐毅、萧、曹,时人莫之许也,惟刘聪每曰:“永明,世祖、魏武之流,何数公足道哉!”弱冠游于洛阳,坐事当诛,亡匿朝鲜,遇赦而归。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尝夜闲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二尺,光泽非常,赤玉为室,背上有铭曰:“神剑御,除众毒。”曜遂服之。剑随四时而变为五色。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面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刘渊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渊即位,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期运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汉王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汉王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汉王大悦。在位忠謇,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
范隆,字玄嵩,雁门人。父方,魏雁门太守。隆在孕十五
月
,生而父亡。年
四岁,又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缌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之,迎归教书,为立祠堂。隆好学修谨,奉广如父。博通经籍,无所不览,著《春秋三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时,天下将乱,隆隐迹不应州郡之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州将有氛祲之祥,故弥不复出仕。与上党朱纪友善,尝共纪游山,见一父老于穷涧之滨。父老曰:“二公何为在此?”隆等拜之,仰视则不见。后与纪依于汉王刘渊。十二
月
,成都王李雄遣太尉李离伐汉中,杀战帅赵汶。关东所在兵起,皆以诛成都王司马颖为名。丁亥,河间王司马颙惧东师之盛,欲辑怀东复,乃奏议废颖归籓,以镇北大将军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晋帝诏曰:“天祸晋邦,冢嗣莫继。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皇太弟,以隆我晋邦。以司空越为太傅,与太宰颙夹辅朕躬。司徒王戎参录朝政,光禄大夫王衍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安南将军虓、安北将军浚、平北将军腾各守本镇。高密王略为镇南将军,领司隶校尉,权镇洛阳;东中郎将模为宁北将军、都督冀州,镇于邺;镇南大将军刘弘领荆州,以镇南土。周馥、缪胤各还本部,百官皆复职。齐王冏前应还第,长沙王乂轻陷重刑,封其子超为乐平县王,以奉其嗣。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蠲除苛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东京。”大赦,改元“永兴”。以司马颙都督中外诸军事。故齐王三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并赦还第,封超为乐平县王,以继冏祀,历员外散骑常侍。
东海王司马越让太傅不受。东海中尉刘洽劝越发兵以备颖,越以洽为左司马,尚书曹馥为军司。越三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并据方任征伐,辄选刺史守相,朝士多赴越。而河间王颙挟天子,发诏罢越等,皆令就国。
越既起兵,车骑将军、东平王司马楙惧,长史王修说曰:“东海宗室重望,今将兴义,公宜举徐州以授之,此克让之美也。”楙从之,乃以徐州与越。越以司空领徐州都督,以楙领兖州刺史,表于天子。时帝在长安,遣使者刘虔即拜焉。楙虑兖州刺史苟晞不避己,乃给虔兵,使称诏诛晞。晞时已避位,楙在州征求不已,郡县不堪命。
豫章从事中郎祖逖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遂退还洛。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平昌公模等竞召之,皆不就。东海王越以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之官。
皇太弟司马炽以清河王覃本太子也,惧不敢当。典书令庐陵修肃曰:“二相经营王室,志宁社稷,储贰之重,宜归时望,亲贤之举,非大王而谁?清河幼弱,未允众心,是以既升东宫,复赞籓国。今乘舆播越,二宫久旷,常恐氐羌饮马于泾川,蚁众控弦于霸水。宜及吉辰,时登储副,上翼大驾,早宁东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炽曰:“卿,吾之宋昌也。”乃从之。
时太弟新立,重选傅训,以尚书左仆射高光为少傅,加光禄大夫,常侍如故。
河间王颙以征虏司马王接本成都王佐,难之,表转王接为临汾公相国。
右将军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中书侍郎嵇含除太弟中庶子,含时在荥阳,西道阻阂,未得应召。
颖废,中书监卢志免官。
冠军将军牵秀为尚书。秀少在京辇,见司隶刘毅奏事而扼腕慷慨,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及在常伯纳言,亦未曾有规献弼违之奇也。河间王颙甚亲任之。
镇南大将军刘弘,大将军掾应詹之祖舅也,请詹为长史,谓之曰:“君器识弘深,后当代老子于荆南矣。”仍委以军政。
改秦州为定州。
壬寅夜,有赤气亘天,砰隐有声。
步熊,字叔罴,阳平发干人也。少好卜筮数术,门徒甚盛。熊学舍侧有一人烧死,吏持熊诸生,谓为失火。熊曰:“已为卿卜得其人矣。使从道南行,当有一人来问得火主未者,便缚之。”吏如熊言,果是耕人,自言草恶难耕,故烧之,忽风起延烧远近,实不知草中有人。又邻人儿远行,或告已死,其父母号哭制服,熊为之卜,克日当还,如期果至。赵王伦闻其名,召之。熊谓诸生曰:“伦死不久,不足应也。”伦怒,遣兵围之数重。熊乃使诸生著其裘南走,伦兵悉赴捉之,熊密从北出,得脱。后为成都王颖所辟,颖使熊射覆,物无所失。后颖奔关中,平昌公司马模镇邺,以熊颖党,诛之。
东嬴公司马腾使将军聂玄讨汉王刘渊,战于大陵,玄师败绩,腾惧,率并州将田甄、甄弟田兰、任祉、祁济、李恽、薄盛等部众万余人至邺,遣就谷冀州,号为乞活。
汉王遣建武将军刘曜寇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皆陷之。又遣其将乔晞攻陷介休。介休令贾浑抗节不降,曰:“吾为晋守,不能全之,岂苟求生以事贼虏,何面目以视息世间哉!”晞怒,执将杀之,晞将尹崧曰:“将军舍之,以劝事君。”晞不听,遂害之。贾浑妻宗氏,有姿色,晞欲纳之。宗氏骂曰:“屠各奴!岂有害人之夫而欲加无礼,于尔安乎?何不促杀我!”因仰天大哭。晞遂害之,时
年
二十余。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凉州,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张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晋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于是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初,汉末博士敦煌侯瑾谓其门人曰:“后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与东门相望。中有霸者出焉。”至魏嘉平中,郡官果起学馆,筑双阙于泉上,与东门正相望矣。至是,张氏遂霸河西。
标签: 历史